日本311大地震引發海嘯,造成火災和核災等毀滅性事故;資深環保記者李瓊月七月底自費和環保團體前往日本參加非核亞洲論壇,並進行採訪,蒐集了當地出版的災後資訊,分享給台灣媒體。她發現,台灣媒體可以從中學習日本的資訊處理能力。

李瓊月在今天的「開放編輯室」節目中表示,此次地震是日本有觀測紀錄以來規模最大的地震,因地震及海嘯所造成的核輻射外洩,也使得大規模的地方機能癱瘓,而在災後不久,福島當地的「福島民報」,更將事件發生後50天的報導縮印集結成冊出版,留下關鍵時刻的真實見證。

李瓊月說,自己跟著環保團體去日本受災地區進行採訪時,發現在當地的便利商店就可以找到相關的書籍資料,包含她所介紹的「東日本大震災特別報導」、「福島震災」等,裡面的內容除了地震的死傷狀況外,還介紹了全日本各地的輻射指數,並列出災區地方,提供各地空照圖等資料,不僅專業且詳細。

李瓊月強調:「日本的出版業效率非常高,災害發生沒多久就有完整資訊,還將報紙集結成縮印書,臺灣媒體應該學習。」

談到日本媒體業,李瓊月也讚許日本報紙對於核災的後續報導,她表示,到現在為止,當地的報紙版面上,還是有許多核災的相關資訊,譬如距離核電廠多少公里,輻射數字是多少等等;而日本NHK新聞照樣每天提供核災後續新聞,就連日本自衛隊也出版了軍方的救災記錄。她有感而發的表示:「換作臺灣,早就把焦點轉移到其他地方了。」

說起地震對國家的影響,李瓊月也把臺灣與日本做了比較;她指出當時臺灣在經歷了921大地震後,台灣媒體無法迅速將地震的相關資訊做整理,但大約一周之後,NHK就剪出了一隻相當深入而專業的921專題報導影片,對地震做了種種分析,令人嘆服。

雖然在採訪過程中,發現日本民眾對政府將問題丟給一般家庭而感到無奈,但李瓊月強調,基本上她還是採取肯定態度,因為日本政府採取了許多應變措施,譬如在新幹線及捷運上,顯示東京的電力用量,電車冷氣溫度調高,自動販賣機上也貼有節電標章等,各地都有節電措施來做好分散能源的工作,讓一般人了解能源實在並非那麼廉價。

李瓊月表示,此次採訪讓她大開眼界,希望台灣的媒體可以借鏡日本的經驗。她同時也建議,或許在電視上可以舉辦一場辯論,請各方學者專家將福島問題搬到台灣,一同想出一個最好的預防及應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