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1979年1月的橋頭事件,是戒嚴令下第一次的示威遊行。 它改變一個政治家族的命運,它凝聚一群黨外人士的集體意志, 它推進一個國家的民主步伐。 橋頭因而成為自由的灘頭堡,高雄更是台灣民主的聖地。 今年是橋頭事件40週年紀念,也是高雄政壇面臨民主政治的另一種變動,此刻民進黨要反省什麼呢?讓我們回頭來看看,在高雄最接地氣的民主前輩,一個大時代的故事--台灣第一位黨外縣長余登發,重新回顧審視台灣追求民主的初心以及這當中的艱困過程,尤其是余登發一生對台灣土地及人民至情至義的付出。 這次由八卦寮文教基金會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編撰了「橋頭事件40週年」紀念專書,除了回顧大時代的意義,也希望橋頭事件永不再發生。本書獲得財團法人八卦寮文教基金會授權獨家刊出,以饗讀者。本書預計明年1月出刊。

許信良要出來競選縣長的聲勢不弱,但當時許多桃園鄉親,都對許信良說:「支持你,不是問題,但無效啦!票會被作掉!」

對許信良來說,郭雨新的失敗殷鑑不遠,所以他決定以「新精神、新人物、新桃園」為訴求主題,配以閩南語歌謠「四季春」曲調的競選歌曲「大家來選許信良」。宣傳品則有三類:「貼紙」、「傳單」、「小冊子」,小冊子更細分為給一般市民、農民、知識份子三種不同版本。

許信良呼籲桃園民眾強力護票

當時有許多具有理想色彩的大學生及研究生,例如林正杰、張富忠、范巽綠、魏廷昱等人,都投入許信良的選戰中。但由於當時國民黨買票、作票情況猖獗,所以在投票前三天,許信良競選總部以大字報書寫:「只有共產黨才作票,發現作票立即喊打,打死共產黨!」口號清楚易懂,「抓到票就打!」成為投票前夕,桃園民眾熱切討論的話題。

然而,11月19日投票當天上午10點半,在中壢國小213投開票所,還是出現異況。有一對老夫婦到中壢國小投票,因為他們年事已高,所以行動緩慢,進入圈票處後久久未出來,後來監察員范姜新林校長,遭民眾檢舉以沾有印泥的手指按於選票上造成廢票;面對群眾的抗議,警察不但未積極處理,反讓范姜新林在投開票所繼續監票。

下午3點左右,范姜新林校長再度被指控舞弊時,負責監票的民眾就沒那麼客氣了,作票消息一傳出,引起眾多民眾憤怒,共有上百名民眾前往213號投開票所找范姜新林校長理論,並與前來支援的警方發生衝突,警方與民眾互毆,四、五百名群眾聚集在分局外馬路上,包圍中壢警察分局,切斷了南北縱貫大道。

不只在中壢國小,之後其他地方國民黨舞弊的消息也不斷傳來,而警局方面始終未有明確的主張,後來總共聚集了一萬多名民眾包圍中壢分局,並將中壢分局前面的台一線縱貫公路完全堵塞。

下午三點四十分,民眾打破警局第一片玻璃窗,不久,中壢分局玻璃皆遭石頭砸破。傍晚,群眾推倒警車,並將隨後駛入的兩輛鎮暴車漏氣掀翻,警察棄車逃走,民眾又將趕來的白色憲兵車掀翻,總共有八輛警車、六十多輛機車被波及。

當時身為許信良青年軍的助選大將張富忠,就躲在中壢分局對面的樓房上,全程用影像記錄客家鄉親包圍中壢分局過程,隔年,他與林正杰出版一本《選舉萬歲》,遭到警總全面查禁沒收。

火燒中壢分局 國民黨秋後算帳

入夜後,對峙加劇,附近警車都被掀翻,部分民眾進入分局搗毀器具,警方則撤往附近的消防隊。晚間七點,警方朝民眾發射催淚瓦斯,群眾四散待瓦斯稍退,又再回現場。黑暗中,警方從制高點開槍射擊民眾,造成國立中央大學學生江文國(苑裡人)頭部中槍不治,另一名十九歲的張治平(中壢人)亦不治,一名十六歲少年劉世榮(中壢人)重傷。

之後民眾開始放火燒車。晚間八點多,保安警察開始撤退。十一點多,分局遭縱火,火勢延燒至宿舍與消防隊。此時全中壢外圍被軍憲警封鎖,車輛不得入內。群眾直到午夜三點多才散去。事件發生時軍隊也在中壢市鎮暴,但被民眾攔下,民眾亦威嚇士兵不得對其父老兄弟姊妹同胞開槍,最後軍隊退出中壢市,史稱「中壢事件」。桃園縣長選舉結果,許信良以235,946票,贏過歐憲瑜的147,851票,當選桃園縣長。

中壢事件為1977年的公職人員選舉,打下一個巨大的驚嘆號。各地黨外候選人大有斬獲,余登發的女婿黃友仁也高票當選高雄縣長,包括黨外及無黨籍在內,縣市長總共當選4席,省議員當選21席,台北市議員6席。林義雄、張俊宏、邱連輝正式登上黨外領導圈。

選後次日,各報都以極小的篇幅報導「中壢事件」,所有的新聞都輕描淡寫交代。台灣媒體沉默一星期後,國民黨決定秋後算帳,把證人邱奕彬醫師當成「中壢事件」祭品,使邱奕彬從證人變成被告,他被判有期徒刑一年半,緩刑三年。

許信良競選總部前的大字報「只有共產黨才做票,發現作票立即喊打!」   圖:張富忠/攝

桃園的客家鄉親下午四點包圍中壢警察分局,在分局前築成人牆的警員,快要擋不住蜂湧而至的群眾。   圖:張富忠/攝

中壢分局旁的消防隊也被群眾燒毀,連消防車都不能倖免,隔天中壢市民回到現場看熱鬧。   圖:張富忠/攝

國外媒體報導海外同胞在美國波士頓示威,聲援中壢事件被政治迫害的群眾。   圖:艾琳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