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James Mattis)在川普單方面決定從敘利亞撤軍後提出辭呈,川普非但沒有慰留,反而隨即任命代理部長,要求馬提斯元旦辦理交接,不必等到2月底。國際上一些評論家疑慮,事態發展將對美國盟友造成不利的影響。《破土》(New Bloom) 編輯丘琦欣認為,此事對台灣是個警訊。

丘琦欣指出,台灣對馬提斯的離去沒有太多討論,部分的原因可能是台灣社會除了在面對中國威脅時,對於美國的全球安全承諾普遍欠缺瞭解。

丘琦欣說,馬提斯身為1位經驗豐富的軍官與戰功彪炳的老兵,與前白宮幕僚長凱利 (John Kelly) 等人同被視為川普政府中的穩定力量。在其他具有穩定力量的人士陸續去職後,馬提斯被認為是「屋裡面最後一位大人」(the last “adult in the room”)。儘管他相較於川普政府其他人顯得較為自由派理想化,但他早年的作風可是讓人替他取了個「瘋狗」的綽號。人們原本期待能以制度來制衡,或者「屋裡的大人」能預防川普採取無法挽回的危險政治行動;馬提斯的離去,不啻是對這種想法澆下一盆冷水。

眾所周知,馬提斯支持美國扮演對台灣更強而有力的支持者,即便如此一來會與中國對抗。丘琦欣提醒說,台灣應該放在心上的是,自己也非常可能在川普的手上面臨和敘利亞庫德族類似的命運。

美國軍方支持敘利亞庫德族,但川普單邊決定撤軍卻可能意味著敘利亞庫德族遭到(土耳其的)屠殺。對那些相信美國在中國發起軍事攻擊時會堅守義務捍衛台灣的人而言,川普此舉不啻是美國一時興起就單邊拋棄盟友的主要案例,就算他們先前願意提供軍事協助。馬提斯在辭呈中明言,他離去的關鍵理由之一正是:美國從敘利亞撤軍,意味著拋棄美國的庫德族盟友。

美國這樣做的時候,事先沒有什麼警訊。屆時美國與台灣之間任何的協議都不會有什麼作用。很多住在台灣的人似乎活在幻想中,以為美國守護台灣是法律上必須強制執行的。事實上,這類的協定在美國領袖認為對美國最有利時隨時可以被扔掉。

川普的撤軍決策,是在與土耳其獨裁者艾爾段(Recep Tayyip Erdoğan)通話後拍板定案的。這也證實川普會因個人情誼而站在某些獨裁者那邊,即便他們事實上與美國為敵。

這種可能性是那些為美中貿易戰喝采,認為川普把中國獨裁者習近平視為死敵的人不太能瞭解的。川普有時以習近平為友,有時以他為敵,不斷搖擺。這兩人每次見面,友好關係就提升。

川普與習近平在阿根廷的G-20峰會對談後,決定90天的緩衝期。隨後即傳出華為財務長孟晚舟遭到逮捕,兩國之間彼此仇視。為何會在川普與習近平見面達成短暫休兵前夕重新點燃雙方的仇恨尚未可知,但若說在川普政府中有人想要藉由孟晚舟的逮捕案來阻止川普與習近平改善關係,倒也不是不可能。

丘琦欣提醒說,無論如何台灣都要小心自己也可能突然間就被川普犧牲掉。當川普突然對中國友好時,他是會拿任何關鍵的美國利益出來對中國妥協的。

丘琦欣在結論時指出,政壇上與媒體界中的獨派陣營傳統人士不斷把川普理想化,以為川普目前與中國之間的對抗關係背後有一套邏輯。他們未能看到的是川普在其任內對中國的立場搖擺,在觀察美國當前對中國的態度時混雜了太多一廂情願的看法。同樣的,他們也未能理解到,反中國不全然意味著支持台灣。在台灣許多人以為自己懂美國政治,其實欠缺基本理解,未能從以美國為中心(America-centric)的角度去理解美國人對台灣的觀點,反而是以台灣為中心(Taiwan-centric)的角度去揣度,結果往往過分高估台灣在美國政治行動者眼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