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廣播電台》製作推出一系列以轉型正義為主軸的節目--「開放歷史」;透過歷史學者、政治工作者、文史工作者等,以口述的方式,講述威權、白色恐怖時代的感人故事,紀錄台灣人為民主自由奮鬥的經驗與歷史。《新頭殼》取得央廣授權轉載,讓大家進一步了解過去這些鮮為人知的歷史和故事。

名作曲家楊三郎先生的作品<思念故鄉>,是首情感濃郁的歌,歌詞描寫講離開故鄉千里遠的人,回想少年時和初戀的人在溪邊談情、成雙成對,不過原本創作<思念故鄉>這首歌詞的作者,從1950年代就因為白色恐怖而失去行蹤,一直到如今都毫無消息。

1964年8月15日,聯合報3版曾經刊載以下內容:「政府最近並未發佈任何新的查禁歌曲的命令。不過,警備總部在五十年四月以前所公佈的禁歌名單,及後來加上的三首,至今仍有效。

台北市教育局昨天特就查禁歌曲的問題發表聲明。教育局的聲明說,該局在本年三月印禁唱歌曲目錄,抄印警備總部五十年四月公佈的禁歌名單,及後來查禁的三首歌曲,一共是二百六十首。除了這些以外,警總在卅九年六月以後陸續查禁的二百廿六首,現在仍查禁中。」當時禁歌管制的單位變來變去,就連查禁後也能再被不知名的單位另外再加上三首,足以見得戒嚴最可怕的不是外在的管制,而是每一個人心裡的警備總部。

<思念故鄉>的原作詞者,因為白色恐怖而消失在世上,作曲的楊三郎先生當然會驚惶,他只好拿著歌曲,請作詞家周添旺重填新詞。有好幾位研究台灣歌謠的學者,在楊三郎先生仍健在的時候,想要向他請教事關「白色恐怖」的這件事情,不過經過三、四十年,他仍然表現得相當驚惶、不太敢說。其實楊三郎先生於1946年創作的第一首作品<望你早歸>,也曾遭受禁唱的箝制。

當時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但是台灣島內湧才正當風起雲湧,物價波動、一日三市,社會的氣氛是既貧困、又緊張,<望你早歸>這首哀怨的歌,就是在1946這年發表的,這也是名作曲家楊三郎先生的第一首創作,漸漸地唱片也灌錄了、電台也開始播放,只是戒嚴一實施,社會需要安定,<望你早歸>無論望的是誰,都不能夠再望下去。

在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的時刻,<望你早歸>所望的可能是南洋的軍伕;在白色恐怖的年代,<望你早歸>望的應當是綠島的未歸人,到了1979年美麗島事件一發生,<望你早歸>又變成是政治受難者的牽手最慘痛的心聲,因此當時也有多位政治受難者的家屬參與公職選舉時,就是運用這首<望你早歸>作為競選主題曲。像是林義雄的妻子方素敏,於台灣省第一選區,亦即台北縣、宜蘭縣及基隆市境內競選增額立委,就在自辦政見場上獨唱這首<望你早歸>,當時林宅血案甫發生不久,林義雄仍在獄中,她一個堅強的女性在女兒與婆婆含冤別世、丈夫身繫囹圄後,含淚挺身,終獲高票當選,造成了「方素敏旋風」,而這首「望你早歸」也在傳唱之餘增添了一重民主運動的意義。

回顧名音樂家楊三郎一生輝煌精彩,少時曾前往日本習樂,更以吹奏小喇叭聞名於世,遍歷滿州國等地巡迴任職樂手,二次大戰期間返台,1946年間作成<望你早歸>一曲,開始陸續發表新作,其中有不少歌曲今日已成傳世經典,嗣後又全心投入籌組黑貓歌舞團、金貓歌舞團,只是晚年棄藝從商,生活並不甚如意,終於在1989年5月25日因病辭世。

1992年時,台北縣立文化中心主辦「楊三郎紀念音樂會」,在縣立交響樂團的伴奏下,由引退歌壇多年的的「寶島歌后」紀露霞復出主唱楊三郎作曲經典<台北上午零時>、<春風歌聲>、<落花淚影>、<異鄉夜月>、<落雨天>、<黃昏再會>共六首,會後並由上揚唱片製成CD發行。在他身後能於故鄉文化殿堂有此殊榮,雖稱榮耀光彩,亦有幾分唏噓。

(提醒您 喝酒及吸菸過量均有害健康)

 

楊三郎親筆手寫信。   圖:吳國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