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引發大規模抗爭,導致60餘名巴勒斯坦人遭到以色列安全部隊殺害。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稍早刊登以色列地區外交政策研究所(Mitvim - The Israeli Institute for Regional Foreign Policies)研究員帥德琳(Dahlia Scheindlin)的分析文章,指出以國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藉由拉高緊張局勢來穩住其政權,區域衝突越頻繁,以國人民就越會投票給右翼政黨。

帥德琳指出,納坦雅胡在2015年第四度當上內閣總理之後沒多久,很多專家就開始懷疑該內閣是否會垮台。新閣剛組成,就有幾位部長請辭,警方也開始針對納坦雅胡家族涉嫌不法展開調查;今年2月,警方更建請檢察總長起訴納坦雅胡的4件貪瀆案。對外,以巴和平談判沒有進展,又跟黎巴嫩真主黨差點發生戰爭;對內,以色列經濟困難、社會不平等這些問題,連續7年來都沒有改善。

儘管如此,納坦雅胡所領導的「聯合黨」(Likud)民調卻逐漸被拉抬起來。該黨在2015年贏得30席國會議員,在2016年的民調掉到26席,但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本月8日宣布要退出伊朗核協議之後,「聯合黨」的民意支持度已經可以換算到可達35席或36席,甚至有民調預測該黨可能贏得42席。

帥德琳指出,以色列面臨多事之秋,納坦雅胡卻能得到堅定的支持,主因是國家安全。在以色列政壇,「國家安全」泛指巴勒斯坦人的暴力活動、火箭彈攻擊、巴勒斯坦人示威,或試圖跨越加薩邊界;只要暴力事件增加,以色列人的投票行為就右傾。

帥德琳表示,納坦雅胡精擅利用危機來增加人民對自己的支持,周而復始的衝突,導致相信以巴可能和平的選民不到1/4,支持以巴兩國論的以色列選民更少。他們心中的大哉問是:到底誰知道該怎樣處理安全問題,而不是誰能帶來和平。中間選民與右翼選民不會責備納坦雅胡發動戰爭,而是讚許他。

在歐巴馬(Barack Obama)執政期間,納坦雅胡不斷與之對嗆。藉由槓上期待以巴和平的美國總統,納坦雅胡贏得硬漢的名聲;利用軍事與外交上的強硬,納坦雅胡在內政上的形象也得以改善。有不少以色列人認為,除了納坦雅胡之外,別無選擇。

以色列聯合內閣很少能做完任期,大部分都早早垮台,被迫提前改選。建國70年,以色列就改組過34次聯合內閣,納坦雅胡的第2次內閣,卻能從2009年撐到2013年,幾乎做完整個任期。目前看來,他的第4次內閣也大概能做到2019年任期結束。

帥德琳指出,在納坦雅胡的這些手段下,很多以色列人藉由一次次的「勝利」,不管是在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 contest)中獲勝,或是美國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來麻痺掉個人經濟生活上的挫折。選民降低對改善生活的期待,只希望能過幾天太平日子,大部分的人認為戰爭在所難免,他們寧可要納坦雅胡發動戰爭或者殺掉在加薩走廊示威抗議人士,也不要左翼上台。

帥德琳在結論時說,納坦雅胡早晚會退出政壇,但他這種靠危機強化權力的作法,以及他掌權之後對以色列所做的這些事,在他離開之後都仍會持續下去。

延伸閱讀

 
以巴衝突4年來最血腥日 來龍去脈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