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國民黨的阿基里斯鍵(Achilles Tendon)乃在於人才不足,百年大黨尚且如此,就可知人才的培育養成,乃為台灣當務之急。

事業的發展需要人才協助,再好的計畫與理想沒有合適的人才執行,也無法完整的落實完成。民間企業常把人才甄選訓練晉用視為企業經營發展的一大工作,得到好的人才,企業發展能夠順利穩定,甚至一路長紅。然而,近年來,產業外移嚴重,再加上產業升級狀況不佳,造成了台灣工作流失以及人才外移的現象。 

民進黨人材不足

政治圈亦復如是。蔡政府執政一年來,被詬病最多的都是有關人才選用的問題。除了蔡英文總統的領導力受到質疑,行政團隊是否甄選到了合適的部會首長,都被認為是新政府民怨高升與不滿意度暴漲的主因。

民進黨由於獲得中央政權的時間還不夠長,多數領導人都是由基層選舉歷練出來的,能夠擁有豐富治國行政經歷的人選終究仍不多。加上國內政治惡鬥激烈,政黨背景成為人才甄選的優先考量,許多能做事的人才要嘛噤聲不語,要嘛選擇離開,乃讓執政者常在人才找尋上捉襟見肘。

目前由黨內派系拔擢人才,乃為民進黨補充新血的主要管道。

國民黨的青黃不接

國民黨黨主席選舉,有史以來第一次有6位候選人參選,經由他們的動員,這可說是國民黨有史以來最民主的一次選舉,對於”國民黨台灣化”有一定的效應。

然而我們如果細數國民黨參選黨主席與黨代表的名單,即會發現”老的老,小的小”。黨主席都是60歲以上、且為大家耳熟能詳的政治老人,黨代表則因為有選任公職人員的功能,除了一些黨內老面孔以及剛剛涉入政治的新人外,並沒有令人驚艷的人才願意跳入黨的醬缸中為黨奮鬥。如果國民黨還有機會拿回執政權,這種青黃不接的人才庫,將是國民黨以及國家未來的嚴苛挑戰。

前總統馬英九對於國民黨後續人才培育不足的困境應負有絕對的責任。這次參選黨主席者除了韓國瑜外,沒有一人是新生代,也大多應為國民黨下台負起責任者。這些人就是因為無法與民眾溝通而下台鞠躬,加上年紀漸長,與未來選民的溝通益形遙遠,如果他們也不能找到合適的黨務人才,黨與民眾還是面臨”有溝沒通”的窘境。

民進黨、新黨及親民黨效應

其實國民黨的人才出走並非始自今日。民進黨的誕生,帶走了大批台籍政治菁英,新黨的離開,則把馬英九一代最傑出的外省政治菁英帶走,親民黨的分裂則把國民黨從台灣政治超強,降級為與民進黨實力對等的狀態。 

國民黨為了填補這些菁英離開後的人才匱乏狀況,一面繼續引進技術官僚中表現優異者,但是,這些人不擅於民主政治的首要課題”溝通哲學”,不易養成,加上政黨輪替後,加入國民黨已非進官加爵的唯一管道,讓公務員對於政黨的態度漸趨中立。其次,則是朝地方化、派系化的方向找尋人才。這些地方領袖溝通能力夠,但是,他們所擁有的專業能力只能自保,無法協助政黨的發展,因此,派系間的起起落落就成為每次政黨輪替的主因之一了。 

民進黨與國民黨的差異

在人才選拔上,民進黨跟國民黨完全不同,但比較有制度。民進黨是個派系共榮共治的政黨,因此,派系成為人才培育的溫室;國民黨來自黨國一體時代,因此,早期人才培育依賴軍公教體系,人才養成完全俯仰上級關愛的眼神,不似民進黨派系對於人才的甄拔是為了壯大派系為出發點。

這也就是民進黨人擅於選舉,擅於溝通。國民黨人也許專業較強,但是仰賴指示,習於服從。

這樣的人才匱乏才是國民黨最大的危機。去年國民黨敗選後,很多人選擇趨吉避難,中途跳船,造成黨務一度混亂,甚至有分崩離析的危機,更糟的是,黨務無法中立,很多黨工隨著主子胡亂攻擊他人,造成有心又有能力者不願淌這趟渾水;尤其是這次的政黨再輪替後,軍公教體系過往傾向國民黨的現象會減少,地方派系人物會成為主導國民黨的主角。這也就是嫻熟於地方人物,又有技術官僚歷練,又能鼓動草根的前副總統吳敦義選上黨主席,民進黨會很不好應付的原因。

當然政治是眾人之事,不是黨主席一個人的事。因此,看主事者眼界多寬,思維有多深,如何甄拔人才,選任優秀的人才進入國民黨,就能知道國民黨有沒有未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