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初英國通過脫歐公投之後,脫歐顯然成為歐盟會員國之間的熱門議題,接著脫歐派雖然未能在荷蘭再下一城;但是極力主張”法脫歐”的法國總統極右派候選人瑪琳.雷朋(Marine Le Pen)挾著浩大聲勢,即便不能攻克總統寶座,也對於歐盟的存續議題造成震撼,至少歐盟的組織架構與發展方向必須重新檢討,找出問題,才能因應日益高漲的民粹化民意與日益浮動不羈的國際情勢了。

法國是歐盟的創始會員國,因此法國人對於歐盟的態度決定了二分之一的歐盟走向。二次大戰結束後,為了消弭長期以來德法之間的對立與仇恨,並追求歐洲的穩定與和平,法國外交部長舒曼(Robert Schuman)在1950年提出「舒曼計畫」,建議將當時德國與法國的煤、鋼生產置於同一單位下的國際魯爾區管制局(International Ruhr Authority)加以擴充,以讓生產軍備最重要的煤鋼工業置於國際管制之下,以杜絕以後發生戰爭之可能性。此案受到西德的支持,史稱”德法煤鋼聯盟”。這一議題陸續為其他歐洲國家同意。次年,法國、西德與義、荷、比、盧六國便簽訂”巴黎協定”,正式建立了”歐洲煤鋼共同體”,這個組織就是七年之後,六國於1957年簽訂羅馬條約(Treaty of Rome),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擴大在關稅、農業、經貿、金融、社會福利等方面彼此整合,也是1993年歐盟(European Union)成立的濫觴。正因為歐盟就是法德兩國共同生下來的小孩,如果法國執意退出歐盟,歐盟瓦解即進入倒數計時階段。

法國也是歐洲最傳統的強權之一,自西羅馬帝國崩解後,一千多年來從法蘭克王國、法蘭西王國,乃至法蘭西帝國及法蘭西共和國時期,都是歐洲數一數二的強國,無論外交政治、文化藝術,經濟時尚售引領世界潮流的主要國家。無論是早期的查理大帝、查理曼大帝,後期的路易十四與拿破崙,一統歐洲都曾是法國君王們的霸權夢。帝國主義時代,法國更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殖民帝國。20世紀中葉,這個霸權夢雖因為德國與俄羅斯的將崛起而受阻;但是為了對抗共產勢力的侵略,並追求歐洲的和平與安定法國乃與多年世仇德國一起扛起歐洲整合的重責大任。

但是,隨著歐盟的逐步擴大,德法兩國在歐洲的影響力卻反而降低。首先,在票票等值的原則下,德法在歐洲的一制性決策上,影響力並沒有因為國力較為強大而有較多的份量,當歐盟的決策與單一國家的態度不同時,就會有動盪出現。這也是英國主張脫歐的原因之一。

再者,受2008年世界金融海嘯衝擊的歐洲弱小會員國們,由於經濟危機造成了2011年開始的歐債危機,這場經濟殺戮也造成法國的金融經濟跟著受到極大的衝擊,加上歐盟擴大後,原來中下階層的勞工反而因此失去了工作機會,造成法國失業率飆高的困境。這種情形已經與歐盟創建時所強調的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觀,加強國際合作有極大的差異。這也是勒朋質疑全球化,力主退出歐盟的最大的原因。

由於民調的差距,勒朋當選總統的機率不高;但是只要她的得票率過35%,歐盟的體制是否需要改革,以符合各國經濟實力,才不會動輒出現大國受小國牽制無法行動的窘況。

歐盟的成立時正是多數人們歡迎全球化,並認為區域整合是最好的經濟合作概念的時代。十多年過去了,許多人從無條件接受全球化的夢中覺醒。全球化助益了少數人,多數人並未蒙利,這也是為什麼反全球化的浪潮還方興未艾所致。川普的當選敲響了全球化的喪鐘,勒朋的超高得票率代表了歐盟要整形了。

全球化與反全球化全球化與反全球化的戰爭主導這場法國總統選舉,也將際需在全球政黨輪替中繼續迴盪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