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狄勒森(Rex Tillerson)今(15)日展開為期5天的亞洲訪問行程,18日將與習近平會面,勢必將觸碰到台海議題的敏感神經,並為下月的「川習會」鋪路。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接受新頭殼專訪表示,兩岸交流在新政府上任後停滯,至十九大前的6個月時間,將是兩岸關係發展的關鍵期。

洪奇昌表示,全國人大台灣團團長汪毅夫10日的一番話值得玩味:「一個中國原則下的台灣就是台灣,一個中國原則下的大陸就是大陸。」因其曾任習近平福建省長任內的副省長,既是「知台派」更是「知習派」,汪更預示「話語的創新會開創一個新的局面。相信黨的十九大也會開創兩岸關係的新局面。」洪奇昌認為,這樣的話語展現了兩岸關係詮釋上的彈性,有詮釋空間才有協商的可能。

洪奇昌回顧兩岸關係,他表示在2008年馬英九上台後,兩岸邁入「和平發展機遇期」,但大部份台灣民眾未能感受到和平發展的紅利,紅利集中在少數人身上;因而,從開放陸客來台、ECFA到兩岸服貿協議,最終招致了318事件。雖然獲致效果不如遇期,但無論官方的陸委會、國台辦,或非官方的海基會、海協會,彼此交流從未間斷。但新政府上任後,中方遲遲等不到蔡英文恪守九二共識的承諾,連不涉政策只涉事務的非官方交流,也因此停滯下來,進入「兩岸關係風險控管期」。

洪奇昌補充,最明顯的案例是「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過去兩岸採取共同偵辦、交換文件的原則,同時互相尊重雙方的司法管轄權。然而,從去年8月肯亞詐騙案到上月初西班牙詐騙案台籍嫌犯遣送中國事件,顯示出雙方已經沒有「尊重雙方司法管轄權」的默契。

洪奇昌認為,到9月「十九大」之前,6個月的時間將是兩岸走向和平發展的關鍵期,蔡英文總統去年就職演說中的一段話:「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雖未提及中方期待的九二共識,但已融入了九二共識所有的話語元素,也是台灣方面最大的善意。

洪奇昌表示,中國方面也必須理解,台灣是一個民主國家,是普遍主流的民意決定了兩岸政策的走向,「統一」、「台獨」、「維繫現狀」都是選項,在「統一」非主流民意下,北京需要理解蔡英文的處境,且兩岸年輕世代的國族認同與過去不一致,隨著網路世代崛起,激進的網路言論正催化社會間的對立,兩岸僵局不宜維持下去。 

洪奇昌向蔡英文建言,台灣政府也應利用十九大前這6個月的時間,透過管道有效積極與對岸溝通,在既有基礎上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與穩定,循美中關係往例在「創造性模糊」中慢慢改善兩岸關係,將是蔡英文政府的重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