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近年入侵喬治亞、烏克蘭,扶持俄羅斯裔分離勢力,讓許多從蘇聯獨立出來的國家惴惴不安。由公民志願參加的「愛沙尼亞防衛隊」(the Estonian Defense League)便在2015年組成,防範俄國再度祭出「小綠人」部隊犯境。

這支「愛沙尼亞防衛隊」的隊員平時各自有工作,利用周休進行訓練。上周末,他們邀請來自德國、波蘭與芬蘭等國的隊伍進行代號為「烏特利亞攻擊」(The Utria Assault)的演習,測試彼此在酷寒的俄羅斯邊界生存抗戰的能力。

愛沙尼亞位處戰略要地,瑞典部隊、德國部隊乃至愛沙尼亞自己的部隊,都曾在這片土地與俄羅斯部隊交戰過。在田野和森林,迄今仍不時挖掘出昔日抗俄人士的骸骨與武器。

親俄的美國新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去年7月競選期間被《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質問,如果波羅的海國家受到俄羅斯侵略,他會怎麼做。當時川普的回答是,「那要看他們是否履行對我們的義務。如果他們履行了對我們的義務,答案是肯定的。」當時的愛沙尼亞總統伊爾韋斯(Toomas Hendrik Ilves)隨即在推特(Tweet)上說,愛沙尼亞是北約國家中,少數5個有達到至少以2%的GDP投入國防的國家,並且在美國主導的阿富汗戰爭中參與戰鬥。

愛沙尼亞與鄰近的幾個國家都十分憂心俄羅斯入侵。在蘇聯統治期間,莫斯科當局曾將大量的俄羅斯人遷徙到被併吞的地區,導致這些地區在獨立之後,面臨為數可觀的俄羅斯族裔。普亭侵略喬治亞與烏克蘭,便是利用俄裔人口,並扶持俄裔分離主義人士組織傀儡政府,甚至公投讓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

愛沙尼亞約有1/4的人口也是俄羅斯裔。他們講俄羅斯語、收看俄羅斯頻道,對歷史的詮釋與愛沙尼亞人截然不同。特別是二戰期間進入愛沙尼亞的蘇聯軍隊,到底是不是英雄?2007年,愛沙尼亞當局決定移除蘇聯戰爭紀念館時,俄羅斯裔人民便暴動。

在邊境城市納爾瓦(Narva),高達90%的人口是俄羅斯裔,而且整個城市裡面不到一半的人口擁有愛沙尼亞的公民資格,這些人在俄羅斯也大多還有家人,愛沙尼亞獨立之後,他們突然變成沒有國籍的人士,大片金屬所搭成的國界圍籬,也讓他們與家人相隔離。冷戰時代,納瓦爾曾經是蘇聯製造業的樞紐,晚近西方國家對俄制裁,則使得這個城市的產值大跌,對許多俄裔居民而言,蘇聯時代是他們懷念的黃金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