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總統馬英九18日出席台北大學哈佛英文領導營活動,與近百位高中生談夢想,馬致詞時再度暢談執政時期,解決台日漁業紛爭。會後接受現場學生提問時,有學生問到,身為國家元首,做出對國家最好的決定為何?馬英九回應,就是提出「一中各表」,兩岸雖然都承認一個中國,但有不同的定義、意見,也讓彼此可以做不同的解釋。

馬英九在會議中談到,要做出對人民一個好決定,是一個冗長程序,必須向人民解釋形成共識,馬英九舉例,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就存在很大的爭議,但是,台灣必須先形成共識,那台灣的共識為何?馬英九表示,9年前競選總統時,提倡兩岸「不統、不獨、不武」,這也是80%以上台灣人民的共識。

馬英九更提到,「那甚麼是兩岸共識呢?」他曾在李登輝總統執政時,參與兩岸對話機制,並曾問中方「何謂一個中國?」經過雙方討論後,達成了「一個中國,各自解讀」的共識,有各自認定、各自闡述,這就是雙方有共同、又有異處的最佳方式,不同的部分可由各自以最合適的方式處理,這就是雙方都獲利又能共處,以達成雙贏結局的方法,這就是與中國創造和平、共榮關係的方式。

會中,學生還問馬英九,台灣政治人物在媒體上的形象與真實世界的差異。馬英九表示,在台灣有太多不同類型的政治人物,但他嘗試做一個好的政治家,話鋒一轉,馬英九提到,在台灣,因為民主政治不如歐美國家成熟,雖然在1996年開始,歷經6次的總統民選,但是台灣民主政治仍存在很多問題,馬舉例,台灣的立法院就是一個例子,他表示,台灣某些政黨遇到意見相左時,通常不是透過理性的溝通來討論結果,反倒是用霸佔發言台的方式抗議,這是相當不民主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