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央行)已經暫停至少3家外商銀行在2016年3月以前從事外匯交易,30日有3位見到暫停通知的消息人士將此訊息透露給路透社。
 
根據路透社30日上海報導,消息人士表示,被暫停的外匯交易服務包括為客戶及一些其他與跨國境(cross-border)、在岸(onshore)和離岸(offshore)企業相關活動的「即期部位清算」(liquidation of spot positions)等。

在以不具體點名被暫停外匯交易的銀行名稱為條件下,消息來源表示,暫停外匯交易的通知是由中國央行寄送給受影響的外國銀行,通知上並沒有說明暫停的理由。

對於路透社要求訪問,中國央行並未立即回應。

這項舉動是跟隨著從8月人民幣貶值開始,中國政府採取一連串穩定貨幣的步驟而來。

自從人民幣貶值以後,在岸與離岸市場之間的價差已經不斷地增加,這使得中國央行越來越難以掌控人民幣的匯率,並阻止資金外流,而中國經濟正面臨到25年來最緩慢的成長。

消息來源告訴路透社,有關當局已經警告過銀行,如果他們從事利潤豐厚的套利交易,從匯差中獲取利益,那麼中國央行將會採取更進一步的手段阻斷套利管道。

路透社單獨聯繫的一位在外商銀行任職的高級主管表示:「這是中國人民銀行為了穩定人民幣匯率的部分權宜之計。」

不願具名的消息來源表示,這些被暫停外匯交易的銀行可能已經被盯上,因為他們有著大規模的跨境外匯交易。

一位在頂尖政府智庫任職的經濟學家表示,暫停外商銀行外匯交易的手段,是暫時性的努力以抑制對美元的需求。當在岸人民幣(CNY)和離岸人民幣(CNH)的匯率差距不斷擴大的時候,到今年年底對美元的需求已經不斷地加強。

這位拒絕具名的經濟學者表示:「他們(中國央行)希望減輕對於外匯的購買壓力,和人民幣的貶值壓力。但我不認為有關當局將會採取非常強力的資本管制措施,他們可能會加強現有的手段。」

此舉也可能減輕中國央行的壓力,避免直接干預離岸市場來支撐人民幣。離岸市場今年已經貢獻超過4000億美元(約新台幣13兆1726億元)給中國的外匯存底。

在全球共同的外匯市場中,目前並沒有官方數據顯示哪些家銀行最為積極地在中國交易外匯。

國際權威性財經雜誌《亞元》(Asiamoney) 2015年調查,詢問市場參與者他們使用哪家外匯經紀商,結果選出德商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為在中國的最佳外匯交易銀行,其次分別是:澳盛銀行集團(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Banking Group,ANZ)、匯豐銀行(HSBC)、花旗集團(Citigroup)和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

當被問到這些銀行是否接到中國央行的暫停外匯通知時,花旗、德意志銀行、匯豐、法國巴黎銀行拒絕評論。目前尚未得到澳盛銀行的即時回應。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和星展銀行(DBS),也在中國進行外匯交易,也沒有回應路透社要求評論的訪問。

最近的管制外匯手段才實施3個月,中國央行命令銀行要密切關注審查客戶的外匯交易紀錄,以防止在離岸和在岸人民幣間非法地跨境貨幣套利。

星期三,中國外匯管制者也表示,將會改善其現金部位(reserve position)和應變計畫( contingency plans),以遏止不正常地跨境資金流動所帶來的風險。

自從11月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宣布人民幣被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正式成為擁有法定地位的「國際貨幣」之後,預料北京將允許人民幣貶值更多,因此人民幣再度面臨壓力。

自11月底以來,於上海交易的在岸人民幣已經損失了1.44%的價值,並且再度跌回4、5年前的價格。香港交易的離岸人民幣(CNH)兌美元週三上午跌到當天最低的6.5965,這是自從2011年3月以來最弱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