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是世界人權日,總統馬英九上午出席文化部舉辦的2015世界人權日活動時致詞指出,國家暴力在許多情況下會發生,尤其是在戰爭發生後,因此,為消弭國家暴力,就要避免戰爭,這也是為何他上任後大力改善兩岸關係,以及減少與周邊國家衝突的機會。

馬英九赴中山堂出席世界人權日活動,他演說時表示,雖然台灣在1971年失去了聯合國代表權,但自己於2008年上任後,就積極推動把2項聯合國的人權公約,包含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變成我國國內法的一部份,行政立法機關都可以適用;而文化部在2011年成立人權博物館籌備處,包含景美的軍法審判機關、綠島監獄等,都變成人權紀念館,4年來,是推廣人權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份。

談到當年台灣的白色恐怖,馬英九指出,有許多人因此而受害,當時判死刑的有790多人,政府在成立基金會後,全力幫助這些人獲得補償,並且做口述歷史,年底會有30位影像拍攝紀錄,其他還有生命記錄傳唱,希望能留下完整紀錄,而政治受難者名單,也已經銘刻在在景美人權文化園區。

馬英九說,國家暴力在許多情況下會發生,尤其是戰爭發生後,今年紀念抗戰勝利,可以看到戰場上發生許多非理性的殘酷行為,這讓他有所感觸,認為要長久性消弭國家暴力的重要的手段,就是要避免戰爭。

為了避免國家暴力,他強調,他上任後大力改善兩岸關係,並且跟週邊國家包括日本、菲律賓等,透過國際協議減少衝突機會,因為和平是防治這些可能的最重要手段。

而對於白色恐怖,馬英九也重申,他主張面對歷史就事論事、恩怨分明;面對家屬設身處地、將心比心,這種態度才能治癒歷史的傷痕。他提及,10多年前曾到柏林去訪問展覽當年蓋世太保祕密警察總部的文物跟機關,看完後,對納粹暴行很驚駭,但另一方面,對於這個國家誠實面對、檢討過去、著眼未來、走出陰霾,他認同這是偉大國家、民族應該要做的事情。

因此,馬英九強調,政府20年來坦然面對228、白色恐怖,並且分別成立基金會、辦理家屬補償,從認錯、道歉、賠償、建碑、訂定國定假日等,就是希望減少過去國家暴力帶來的傷害。他認為,儘管親人已經離去無法彌補,但政府透過這些行動,避免未來歷史事件重演,這是他非常重視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