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自由時報》2日報導,台北市6月份數次降下豪雨,室內不少地方水淹成河,依規定北市府須發放「淹水救助金」,但社會局指出,依經濟部《水災公用氣體與油料管線輸電線路災害救助種類及標準》,淹水達50公分才會發放;其餘50公分以下、30公分以上,北市府已研議是否發放,但目前未有定論。台北市長柯文哲2日下午表示,他的態度是寧可補貼更多金錢,以減少將來受損,原則上要改善淹水問題,而非淹水就發錢給民眾。

柯文哲下午前往內湖區出席金瑞治水園區揭幕活動,對於淹水救助金在淹水50cm以下是否發放一事表示,補助金是淹水超過50公分以上有補助,至於50公分以下,目前中央沒有明文規定,不過,北市府以前有發,內部討論發放與否要不要明文規定,所以北市府有在想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原則上「法不溯既往」,如果新法沒有公布以前,還是會發。

柯文哲說,事情沒有遇到就沒有想到,如果遇到,他的態度是,以前沒法源也隨便做,但不要流於人制、要法制,將來50公分以下要怎麼補償,會擬定新辦法。

媒體問是否未來就傾向不發淹水補助金?柯文哲說「以後啦」,他說,現在消防局正在整理北市易淹水地區,水利處也會發布新聞稿,把會淹水的地方標記出來。他說,北市府目前跟台大氣象系有合作,現在的氣象預報相當準,市府會和各地里長建立Line通訊系統,遇到有強降雨、有淹水可能,會迅速發佈,建立通訊系統。

柯文哲說,當然要很精準的算出北市哪些地方容易淹水,所以,淹水的緊急通報系統要成立,而容易淹水地區要規劃防洪設施,比方說很多民眾有地下室車道,下大雨時,水都會從車道淹進去,但要怎麼用防洪設施,這也許就要用補助概念,而不是花錢,但都沒有解決問題。

媒體追問北市府內前幾天有開會,傳出要在週三(1日)公佈卻沒有?柯文哲說,一個政策要反覆討論,「就是錢給你,發5、6千元,還是鼓勵做防水設施?」他說,也許要花更多錢,但寧可補貼更多,減少將來受損。

柯文哲說,這有內部討論,他覺得,有時候一個政策的形成,「慢一天、慢一週都還好」,他每次都罵人家「都只帶脊椎來上班,全部都反射動作,所以要帶大腦來上班」,遇到問題大家討論,原則上,不要一次性反應,淹水就花錢,而沒去想如何改善地方的淹水問題,因此,他盡量主張設備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