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時事評論寫作也有5年以上的時間,過去我尋找新聞的方式,總是先在網路上找到值得一寫的新聞事件,再對照電視新聞,如果也被放到重要的位置或大篇幅報導,則挑此一新聞事件就對了。

今年以來,情況卻出現變化,電視新聞已經罕見值得深入一談的新聞事件,且充斥大量的「車禍」報導。雖說電視新聞拿行車紀錄器來報導已經不是新聞,只是過去在數量上還維持某種節制(例如一節報導只有一則車禍新聞),最近卻嚴重失控,一節電視新聞中,竟然可以超過一則以上的車禍事故新聞。

不是說車禍報導不重要,只不過,近來電視新聞的車禍報導數量大幅度的增加不說,報導的切入點也越來越詭異,總是挑選具備驚險或聳動畫面的事件來報導(如被撞的駕駛人毫髮無傷,車禍的瞬間狀態宛如好萊塢電影的特效招數),反而不一定是死傷重大的車禍事故。

為什麼車禍事故報導太多不好?

新聞報導數量增加,未必代表真實世界的情況變嚴重。以車禍事故報導為例,雖然2013年台灣因為車禍事故死亡人數高達1928人,但其實比2012年的2040人少,更是比2006年的3140人大幅下降。

也就是說,從統計數字來看,台灣的車禍傷亡人數有逐年下降之趨勢,然而電視新聞報導所呈現的感覺,卻是台灣的道路交通安全日益惡化(媒體的放大凸顯效應)。

雖然說,台灣的交通安全還算不上良好,畢竟比起鄰國日本,台灣的車禍傷亡事故比例還是居高不下(台灣的車禍死亡人數是日本的2.2倍,雖然日本人口是台灣的將近6倍之多;2013年台灣的交通意外事件高達27.3萬餘件,因為車禍而受傷人數更是驚人的36萬餘人),仍需要更積極的防範與教育。不過,眼下台灣的車禍新聞報導方式卻更像是在看好萊塢特技的真實版,在消費特殊的驚險一瞬,在激發閱聽人對車禍肇事者的憤恨,而不是在呼籲遵守交通規則,改善行車與道路使用方式(每天我們開車或騎車走在路上,各種違規還是放眼可見)。

另外一點值得憂心的是,新聞報導比例失衡,蓋掉其他重要的新聞事件。好比我在文章一開頭提到的,當我想對照網路新聞的報導時,電視新聞找不到,而網路新聞有的重大新聞越來越多。

新聞永遠只能挑具有特殊話題性的極端案例來介紹,因為每天世界上發生的事情太多而媒體版面有限。因此一般來說,媒體在製作一節新聞報導節目時,會盡可能考慮到各種路線的新聞數量,不會嚴重的往某一些類型偏頗,只不過台灣的電視新聞例外。除了快速增加的車禍報導,其他像雞毛蒜皮式的客訴糾紛,不報也沒關係的美食介紹或娛樂八卦,充斥在號稱最具有公信力的電視新聞時段,反而是重要的國家大事或國際問題的報導全都消失了,即便報導,方式也只剩下揶揄或扒糞當事人。

我們已經沒辦法透過電視新聞,了解影響台灣的真正重要大事。當越來越多重要的新聞事件不會出現在電視新聞,或出現的方式極為娛樂化與扒糞化,代表電視新聞的主要收視戶(根據調查,電視新聞的主要收視群眾在50歲以上的國民)將無法透過電視新聞報導掌握這些重要大事,將出現資訊落差,在時勢的判斷與社會真實的圖像建構上也將和網路時代透過網路新聞了解世界的族群越走越遠,甚至進而造成不同媒介使用人之間的紛爭。

社會新聞當然是新聞報導的一部分,可是今天台灣電視新聞媒體往往本末倒置的將對國家社會發展更不重要的社會新聞放到重點版面,反而將重大新聞邊緣化甚至拋棄不報導,非常荒謬。

某種程度上來說,今天台灣的電視新聞頻道已經成為另類實境秀,車禍瞬間的行車紀錄器之所以被大量報導,因為這些畫面具有戲劇性和聳動性。無論是為了收視率還是為了掩蓋更重要的新聞議題,車禍新聞都是很好的題材,反正每天有那麼多的車禍事故在全台灣發生。就算當天的台灣沒有發生夠聳動的車禍新聞,也還有過往沒用上的,以及外國的離奇車禍事故可以當作報導材料。

如果有電視台專門開一個頻道,每天24小時製播各種光怪陸離的車禍事件報導,收視率應該會非常好吧(附帶一說,網路主流媒體的即時新聞則是以各種情色或性侵事件報導最為氾濫)?

況且,即便電視新聞已經如此大量報導車禍意外事故,台灣人在交通違規上的氾濫成災,看電視報導車禍事故的義憤填膺,卻沒有在生活中落實為改善交通對策,反而經常積非成是的責怪取締違規的執法太嚴,這種神奇的雙重標準(別人違規就該死,我若違規應放過),真是台灣社會口嫌體正直的最佳代表,也是台灣一奇!

作者:王乾任(社會觀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