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去了東京一家極具人氣的烤雞肉串店吃飯。該店店名叫做“粹”(譯注:原文為和製漢字“粋”,下同)。據說,店長非常喜歡這一個字,早在開店之前就下定決心將其作為店名。為了對得起這個名字,飯店在菜品上下了不少功夫,創造了很多種與普通的烤雞肉串店風味不同的美食,味道也相當不錯。

日語中有大量文字是從漢語傳過來的。由於是漢字,所以即使是放在漢語中,人們也能明白它的意思。而與此同時,日本也出現了和製漢字。這是日本自創的字,在漢語中並沒有對應的漢字,意思也完全不同。然而在這些和製漢字中,有很多都傳達著日本人的重要理念。

其中,“粹”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和製漢字。每當談及日本的江戶時代,這個字都必不可缺,整個江戶文化甚至都能用“粹文化”來概括。準確把握了“粹”的理念,就能大致理解江戶文化。在日本,有句話叫做「沒有比談論‘粹’為何物更土的事情了。」這也反映出了“粹”的本質。雖然它存在於人們的理念之中,但要想用語言表達出其具體含義,是極為困難的。

從九鬼周造所著的《粹之構造》一書中,我學到了一些有關“粹”的知識。粗略概括起來,書中對“粹”是這樣定義的。

一、高端上檔次並不一定意味著“粹”。經常會有人混淆“高端”與“粹”的概念,其實光鮮與低俗也屬於“粹”的要素。

二、倔強、注重自尊。這是一種反抗精神,即使知道介入某事對自己有害無利,也要進行反抗。在“江戶人的氣質”中,這種“倔強”的精神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和“俠氣”有些共通之處。

三、善於放棄、知難而退。這是一種與執著背離的理念,即不拘泥於某事,不過分強求。例如,對於當代社會所追捧的出人頭地、金銀財寶等利益不過分追求,便是“粹”的表現。從這之中,能夠看到莊子的一些思想。

那麼,什麼樣的人才能稱得上是“粹”呢?《粹之構造》認為:不被規則所拘束、又不完全無視規則的人符合這種條件。也就是說,浪者一般的生活方式並不能稱得上是“粹”。當然,從東京大學畢業、進入一流公司的精英們也不屬於“粹”的範疇。保持社會一員的身份的同時,又不完全迎合社會的規則,這樣的人才可以用“粹”來形容。

即使如此,向外國人解釋“粹”的概念也是件非常困難的事。它和中國的“俠”的理念有著相似之處。大概只有在當地生活的人,才能夠真正地理解這些理念吧。

話說起來,寫這篇稿子本身,可能就不算是一種“粹”的行為。

作者:野島剛(日本資深媒體人,前朝日新聞駐台特派員)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