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高雄美麗島事件已滿35週年,時報出版今(10)天舉行《反抗的意志》出版記者會,現場雲集70年代積極參與黨外運動的風雲人物,包括許信良、施明德、陳菊、呂秀蓮等。許信良致詞時表示,70年代經歷那麼多的犧牲,所追求的目標基本上在90年代都實現。他期盼,眼下台灣的貧富不均等問題,最終也能改變。

由施明德文化基金會的口述歷史小組撰寫、時報文化出版的《反抗的意志:1977-1979美麗島民主運動影像史》,集結了高雄美麗島事件許多的歷史性畫面。今天的出版記者會上,也邀請70年代積極參與黨外運動、同時也是美麗島事件的幾位主角,包括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施明德、高雄市長陳菊、前副總統呂秀蓮、「田媽媽」田孟淑、立法委員田秋堇、牧師高俊明等人都到場。

記者會前,較早抵達的施明德與陳菊還一同翻閱該書,聊著過往。陳菊翻到一張自己的照片,還感嘆當時怎麼那麼年輕。

時報出版董事長趙政岷表示,35年前,中國時報報導美麗島事件,時報出版公司在15年前出版一套珍藏美麗島的書,今天再出版這本《反抗的意志》,讓美麗島事件一路從被寫進書本到寫進教科書,改變台灣的命運,他相信,反抗的意志與歷史將一樣延續。

總編輯余宜芳則期盼這本書能成為下一代家中的歷史書、真正的教科書,看到台灣活生生的歷史,也不枉各位前輩35年前進行的革命。

許信良致詞時指出,現在已經不是反抗年代,社會需要的是創新和說服,經過這次選舉,他感覺到台灣年輕的一代不比他們差。他說,70年代經歷那麼多的犧牲,所追求的目標基本上在90年代都實現。但是,90年代以後卻累積很多其他問題,尤其是貧富不均,民進黨需要有決心,花大錢照顧弱勢。

呂秀蓮則說,我們那一代要為政治犧牲,就是要讓下一代不必為政治犧牲,「美麗島是一個歷史事件、美麗島是台灣人的精神、美麗島更是台灣的價值。」

陳菊也回憶當時的恐怖氛圍,指自己如今有機會回去治理這個城市,對於當時的堅持與理想,她會隨時提醒自己「莫忘初衷」。

施明德則表示,自由、平等、博愛是他畢生的核心價值,他也點出民進黨至今面臨幾個大問題,包括如何制定兩岸政策、處理權責不相符的憲政體制以及面對全球自由化等政策方面的不足,以及必須處理當今藍綠惡鬥對立的情形。

事隔35年,當時的黨外風雲人物重新聚首,回憶過往日子。呂秀蓮也感嘆,他們這群人還算幸運,別人還記得他們的姓名。台灣民主一步一腳印,她期許年輕朋友勿忘美麗島,因為沒有歷史感的人,如何能創造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