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英九重兩岸、輕外交的執政主軸下,近年來談台灣國際角色的夠份量的研討會已經少見,今(6)日由新台灣國策智庫以及華府智庫「Project 2049」共同擧辨的「2014年亞洲新態勢與台灣角色國際研討會」是個例外,來自美、日、韓、印度、澳洲以及台灣本地的重量級與會者,讓這場研討會更受到注目。
當然兩位美國前國務院亞太事務助卿薛瑞福及坎貝爾的參加是矚目的焦點。薛瑞福主張美國政府應公開表達立場,准許美國工業協助台灣建造柴油潛艇,以及將級軍官定期訪問台灣。坎貝爾作為美國亞洲再平衡政策的構建者,他對美國亞太政策四個重點的第一手闡述,都增加了此間對美國外交政策走向的瞭解。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和澳洲學者都指出,台灣低估了自己在亜太地區可以扮演的角色。印度Manipal大學地緣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系主任納帕特認為,在地緣政治上,台灣和以色列一樣都屬於強權的角色,但台灣卻幾乎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美國和中國身上,忽視自己和其他亞洲國家的關係,因而無法發揮像以色列一樣的影響力。
澳洲蒙納許大學教授家博也認為台灣是亞洲的一個中等強國,卻始終低估自己在民主以及其它方面發展的資產,自怨自艾地認為自己是情境的犧牲者,而在重要議題上卻步不前,或做出錯誤判斷,譬如說他就認為韓國對台灣而言,應該是盟邦,而不是競爭者,台灣卻不做此想。
曾在扁政府時期擔任國安會諮詢委員,目前在日本大學任教的林成蔚則指出,台灣或許是前面學者所說的各種意義的強權,卻缺乏可以把它的實質影響力執行出來的政治現實。就外界的因素,他擧例説,美國在2001年就宣佈要賣柴油潛艇給台灣,而今潛艇安在?他更指出,缺乏國內的共識,讓許多台灣的國際安全策略都無法持續性進行,因而成效不彰。在外交作為上,從扁政府到馬政府,除了對日政策外,其它部份幾乎都是斷裂的。他更提醒,似乎現在大家都在談加入TPP,可是加入TPP必須克服的問題很多,大家並沒有認真面對。沒有做好分配正義,就無法真正的全球化。
做為午宴的keynote speaker,坎貝爾談美國亞太政策時,也特別強調跨黨派共識是美國外交政策的基石。他提到過去美國的全球角色有全部共和黨及民主黨左派(國際主義派)的共同支持。不過近來國內經濟的衰退和財政的拮据,已經又讓共和黨在外交政策上呈現分裂的狀態,因而加重外交政策的困難度。
在這項國際研討會上全程與會的國民黨政府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在午餐會後私下談話時,也清楚表示,其實國民黨和民進黨不管在兩岸、外交以及經貿等政策上,有相當高的重疊度,沒有道理不能協商、建立若干共識。經過這場選攀,現在是非常好的時機進行跨黨派協商,他所主導的「台北論壇」正是在做這樣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