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研擬明年暑假試辦國中、小學第3學期,引發師生及家長嚴重反彈。考量外界反應不佳,教育部今(20)日正式將名稱改為「夏日樂學試辦計畫」,先讓全國100所學校試辦,強調是提供家長規劃學生暑期活動的另一種選擇,無強迫性質。
對於外界質疑「第3學期」可能讓孩童暑假縮短、增加學習壓力,教育部長吳思華日前表示,可能是「第3學期」的名稱引起誤會,以為是正式課程,將邀集各縣市政府代表、教師代表,研商適當的名稱。
教育部今天表示,夏日樂學試辦計畫希望在暑假期間,提供學校依據在地特色、學生需求及社區資源,規劃2週至4週、總計不超過80節的課程。且所有課程中,活動式課程不得少於50%。
學校除了可申請辦理本土語言及文化學習活動外,偏鄉地區學校也可以英語、數學、科學、閱讀、科技等主題,辦理學生暑期營隊、自主學習課程或補救教學。授課師資則不限原校教師,不僅學校之間可相互交流,也可以外聘相關專長人員。
教育部國教署國中小組組長許麗娟強調,都會區學校只能辦閩南語、客語和原住民語等課程,採浸潤式、活動式教學,例如客語可安排藍染、客家飲食文化、耆老講古等。
許麗娟說,「夏日樂學」預計明後2年試辦,第一年補助100所學校,每校補助8萬元,明年2月、3月間可提出申請。
(圖: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