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太空總署(ESA) 12日公布,無人探測機「羅塞塔號」(Rosetta)花了10年的時間,航向位於火星和木星間的「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並登陸成功。

根據日本共同通信社13日報導,無人探測機「羅塞塔號」在抵達目標天體「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後,向彗星發射出登陸器「菲萊」(Philae),經過7個小時的降落時間,終於完成世界首次登陸彗星成功的壯舉。

登陸後,「羅塞塔號」所搭載的登陸器將會以探鑽挖掘20公分左右深的洞穴,研究該彗星的內部組成。

這顆彗星的主要組成分為冰,目前的假說是這顆彗星曾在地球剛誕生的時候與地球相撞過,因此為地球帶來了水。這次登陸的調查研究,期待能更接近了解地球的水的起源。

登陸器被命名為「菲萊」,是長、寬、高為1公尺的箱型機器人。

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明,羅塞塔號是歐洲太空總署組織的機器人太空探測器計劃,研究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在2014年8月6日它接近到彗星約100 km (62 mi)的距離,並降低其相對速度為1 m/s (3.3 ft/s),從而成為意圖會合彗星而進入其軌道的第1個太空飛行器。

經過進一步的機動,計劃是接近到30 km (19 mi)後和大約6週後進入軌道。它是歐洲太空總署地平線2000基礎任務的一部分,和它是被設計成既軌道環繞彗星又登陸彗星的第1個任務。

羅塞塔號於2004年3月2日格林威治時間07:17由亞利安5號運載火箭發射,在2014年8月6日它到達了彗星。羅塞塔號由兩個主要部件組成:羅塞塔探測器,其中帶有12個儀器,及菲萊登陸器,其中帶有另外的9個儀器。

羅塞塔號的任務將軌道環繞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17個月,並且被設計來完成對於彗星有史以來嘗試的最詳細的一個研究。任務是被從在德國達姆施塔特的歐洲太空運營中心(ESOC)控制。

探測器以埃及的羅塞塔石碑為命名,希望此任務能幫助解開行星形成前的太陽系的謎。而登陸器以尼羅河中小島的名字菲萊命名,有一塊方尖碑在那裡被發現且協助解讀羅塞塔石碑。對羅塞塔石碑和方尖碑的象形文字的比較,催化埃及的書寫系統的解密。同樣,人們希望這些飛船將導致更好的理解彗星和早期太陽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