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有輸有贏,聲勢有起有落。如果一開始的民調就決定了投票結果,那還競選幹嗎?登記完回家睡覺等投票不就好了?會有競選,就是因為選民想要「多聽、多 看、多觀察」,把競選期當試用期,看看候選人面對各種問題的解決能力。對候選人來說,這段時間就是商品展示、夜市叫賣,一定要把長處掏出來給人看,把短處 藏起來。

.

回顧當初柯連兩人還在放話階段時,都頗有一鼓作氣的聲勢,柯挾著ECMO光環,在愛滋輸血案後以悲劇英雄姿勢宣佈參選。連放出「大明王朝」利箭射向中央、營造新銳聲勢。兩個人的起身炮都非常漂亮。但最近幾個月來,兩個人都頗有「再而衰」的孬樣。

.

原因似乎在於兩人的素人身分,對競選都有所知有所不熟。對營造聲勢稍有門道,對近身攻防毫無經驗,而且找不到老手幫忙。柯的總幹事是一個只選過一次而且靠別人光環當選的學者政客。連的總幹事是一個地方型小丑議員。這兩人被宣佈是總幹事時,我都大笑了好久。

.

台灣選舉這麼多年,村夫村婦都知道不過就是「握手比賽」「固樁比賽」和「嘴炮比賽」而已。握手比賽不用說了,就是候選人假裝自己體力很好,朝五晚十地到處握手。實際上大概不到十分之一的人會因為握了手而改變投票行為。而且這十分之一也被對手握到然後抵消的機會也不少。

.

固樁比賽靠的是政黨組織和社會人脈,這部份是候選人發揮 Chrisma 的時機,樁腳是有影響力的市民,也就是說一個樁腳等同於幾十幾百票。候選人和樁腳的面對面互動,雖不必然說服樁腳,但絕對是 CP 值最高的競選活動。

.

以上兩種戰術,只要有政黨和幕僚支持,大概都能順利穩定地進行。最難以掌握的,就是嘴炮比賽,正經點的辭彙是「政策競爭」。在市長選舉裡,就是市政問題相 關發言。但由於台灣特殊的選舉文化,這部份又必須加上「意識形態戰爭」的成份。但不論內容是政策還是意識形態,市民觀察到的是候選人對議題的敏感性、對議 題內容的定位判斷,以及最重要的:對突發狀況的應對能力,也就是危機處理。

.

入秋以來,柯文哲沒有顯示出多少解決市政的能力,倒是在意識形態上頗有提油桶救火的本領。別人競選是先找定位,然後鞏固基本盤,繼而開拓中間票,最後進攻 對方基本盤。柯文哲則剛好相反,先用多元成家和廢死議題排除基進少數,接著用228遺忘論動搖自己綠營共主的地位,然後用蔣經國貢獻論趕走基本盤,最後用 女性話題嚇傻中間選民。再來,難道要出什麼奇招暗助連勝文鞏固基本盤了嗎?

.

再看連陣營,除了拋出的議題屢屢觸礁,遇到柯文哲失言的大好時機,不但一聲不吭,沒有趁機追打柯「假捧蔣真騙票」,還讓羅淑蕾無中生有弄一個MG419轉 移焦點,這種按錯鈴的提告,到底是攻擊還是幫柯解套?好好一個局,現在搞成神豬VS沙豬,網民贊曰;不論誰當選,天龍國都注定改名天蓬國。這麼尷尬的局面,柯連要是敢說自己沒有責任,那還真是亞斯柏格到了一個極限。

.

能握到手的人不多,有資格被固樁的人更少。大多數市民都只能體驗到候選人的嘴炮比賽而已。從最近幾週的發展看來,這兩位候選人在政策理念、議題主導及危機處理上,實在都是不及格的。

作者:二火(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