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經濟示範區欲以自由貿易港區的「六港一空」為基礎,政府認為有助經濟發展,不過,台聯立委葉津鈴今(18)日指出,根據審計部2013年決算報告,設有自由貿易港區的港埠總貨運量,2013年反較2007年減少2017萬公噸,而進駐廠商、委託加工者都不如預期;若自經區的推動效益預期,是建立在自由貿易港區的基礎上,「那就是誇大效益,根本就是不實宣傳,連審計部都給馬政府打臉」。

據國發會的說法,「自由經濟示範區」是經濟自由化的先行先試區域,在自由化、國際化與前瞻性的核心理念下,大幅鬆綁貨物進出、聘僱外籍專業人士與外商投資等各項限制,打造更為優質的投資環境。而自經區即是要利用原本自貿港區的「六港一空」,直接申請設置,但開放程度則再擴大,引發外界擔憂,自經區比自貿港區更不嚴謹,引進事業、運作管理的規範也不明確,恐傷害台灣自身的產業發展。

對此,葉津鈴引述審計部的決算報告指出,報告中提出對自由貿易港區政策成效的質疑,雖然自貿港區進出口貿易量有增加,但非自由貿易港區部分流失的貨物量更大,導致去年的總貨量反較2007年減少2017萬公噸。企業進駐家數也不如預期,2013年蘇澳港區預估進駐廠商4家只來2家;駐基隆港區之業者計16家,尚不及2004預估的28家,進駐廠商家數及就業人口數均未如預期。

葉津鈴表示,決算報告中也指出,進駐各自貿港區的業者計106家,其中從事委託加工行為者計18家,2013年度進、出口貨物貿易量值,分別為0.76萬公噸及1091億餘元,占全部港區進出口貨物貿易量值之0.05%及16.32%,且較2012年分別減少21萬餘公噸及10億餘元,表現明顯不佳。

審計部也提到,自貿港區業者租用者大多從事貿易、倉儲、物流、簡易加工等業務,尚未開展「前店後廠委外加工」的營運模式。因此,葉津鈴質疑,自由貿易港區政策已經推動10年都未能有前店後廠的營運模式,而自經區特別條例的施行期間只有10年,又如何能夠達到前店後廠的營運模式?

葉津鈴說,自由經濟示範區第一階段就是以自由貿易港區的「六港一空」為基礎,如果自經區的推動效益預期,是建立在自由貿易港區的基礎上,那就是誇大效益,根本就是不實宣傳,「連審計部都給馬政府打臉!」她批評,馬英九政府高舉自由貿易大旗,推動自經區,只怕是另有目的,恐如學者專家所說,若不是為了圈地炒地皮,就是為開放管制的中國農工產品免稅進口,並大開服貿的後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