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試驗所研究海瓜子人工繁殖技術,最近有了突破性成果,已掌握量產相關條件,每噸水育成種苗由數百萬提升達數千萬粒,希望未來能協助地方政府於沿海復育海瓜子資源。

「海瓜子」,為台灣地區小型簾蛤類 (Venus clams) 的通稱,包括小海瓜子蛤 (Ruditapes variegatus)、淺蜊 (Tapes literatus)、花蛤 (Gomphina aequilatera) 等3~4種。上述種類在貝類分類學上屬於軟體動物門、雙殼綱、簾蛤科 (Veneridae)。

農委會表示,這項計畫由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台西試驗場進行。台西試驗場說明,近年來,台中市大甲區和馬祖的海瓜子產量愈來愈少,引起地方政府與民意代表關切,並請水產試驗所協助,水試所指示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派員瞭解後,開始進行海瓜子繁殖復育研究,目前已掌握種苗量產技術,並希望未來能協助台中市、連江縣等地方政府展開資源復育,以利海瓜子資源生生不息。

根據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主任葉信利說明,這次的復育技術主要針對的是物種是學名為「小眼花簾蛤」的小海瓜子蛤,殼呈卵圓形,前端短圓而後端稍呈楔型,棲息在淺海的砂泥底,分布於潮間帶至潮下帶、沙泥灘或沙灘,適合高鹽度生長環境,為台中市大甲區與連江縣馬祖沿海的重要貝類資源。

台灣人愛吃的海瓜子,主要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包括日本(相模灣以南)、中國(福建平潭以南、廣東、香港、海南)及台灣西部沿海。葉信利表示,原本海瓜子並無專業養殖技術,這次的人工繁殖技術已有重大的突破發展,海瓜子成為可養殖的新興漁種,未來將加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