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人物喜歡談未來,尤其是談下一代的未來。談未來所談的是「永續發展」的觀念,當談如何避免將舉債留給下一代的子孫時,談的是國家財政的永續發展;當談環保或廢核的未來時,談的是地球環境的永續發展;又或者談核子武器問題時,談的是國際安全穩定的永續發展。永續發展是個「政治正確」的口號與目標,也有選舉賣點,但是永續發展與民主政治卻相當地矛盾!
 
曾經參與過血淋淋選戰的政治學者常提到,民主政治是一個任期制的國家治理制度,時間到了,就必須下台,雖然政黨有可能在政壇中尋求永續發展的可能,但是在民主制度中,參選的、當選的或尋求連任的政治人物,是不可能永續發展的,驅動政治人物或掌權者比較喜歡的支票或政策經常是有短期賣點的,而不是需要時間醞釀的永續政策。當資源有限、且長短期政策又相斥時,民主制度或許難以創造出永續發展的結果。
 
歐洲的債務問題凸顯了這個現象,欠下大筆債務的前希臘政權也有類似的症狀,為了選舉支票,不斷地偷偷舉債,提供優渥的待遇,而忽略了國家競爭力的提升,以致於即便希臘欠下的債務對歐元區的國家來說並不多,但希臘財政與經濟發展體質的虛弱,遂造成嚴重的倒債風暴。當歐元區要出手相救時,炒政治短線的希臘總理巴本德里歐還曾宣布,要讓希臘人民以公投決定是否接受歐盟的撙節方案。人民與政治人物更在乎的不是永續發展,而是如何取得歐元區的救命錢,卻又不用勒緊褲腰帶。
 
作為世界民主指標的美國也有類似問題,凸顯出民主與永續之間的矛盾關係。今年八月初,美國國會通過歐巴馬極力推動的「調高舉債上限」,在美國欠下的債務數量即將違法時,政府更在意的是必須調高舉債上限,至少在明年大選之前,政府衝業績的預算必須足夠,從柯林頓掌權以來,美國的舉債上限已經從5兆美元調升至剛通過的14兆多,財政的永續經營絕不是用「不斷調升舉債上限」的手段來完成。
 
民主制度雖然是世界中的主流價值,但是其內部運作的邏輯卻造成難以協調永續發展的問題。選民是個感官動物,對於能立刻感受到的刺激較有反應,因此在選戰中,為了要吸引更多的選票,就必須迎合選民的胃口,因此不斷對老農津貼喊價與加碼的口號與支票,比改革老農福利結構並予以制度化的長久之計更引人入勝,不趁選戰時喊一喊,難道要等行政立法等龐然大物曠日廢時的研議與通過嗎?到時選戰早結束了,而對於喊輸的人來說,老農的票可能也沒了!
 
探討民主制度的缺失,不等於認同獨裁制度的相對優勢,雖然獨裁國家的運作邏輯,較可能配合永續發展的政策,但是走獨裁的回頭路是不智的。民主制度依舊是較為符合人性對於自由與自決的追求,且較能夠驅動人類社會的發展。但是當民主制度慢慢被接受之後,更應該思考民主制度中「治理」面向的問題,調整出既能夠符合民主原則,又能夠與「永續發展」相契合。
 
我相信人類與社會是被利益所驅動,因此永續發展不能只是意識型態或理想支撐,當大家失去耐心與興趣時,理想也消失了,永續經營需要的是有效的制度與結構去刺激永續發展的催生,畢竟對人類來說,實際的利益「永遠」不嫌多。例如,當抵抗全球暖化的全球的長期目標時,我們不能僅靠這份理想活下去,不能整天想依靠在國際組織中尋找民主共識,我們需要的是能夠在民主價值中,找到刺激國家與人類對抗全球暖化的誘因,這或許是民主制度皆下來在「治理面向」的挑戰。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