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歐巴馬極力推動的「調高舉債上限」法案在2011年8月2日的美國國會當中通過,歐巴馬也立即簽署,希望可以解決美國法律不准白宮增加舉債的窘境。白宮於2009年也遇到過類似的狀況,當時規定的舉債上限是12.104兆美元,但是美國國債鐘顯示的債務已經高達12.135兆,換句話說,白宮已經沒有任何繼續舉債的法律基礎,但是當時靠著「特殊的會計伎倆」,硬是清出了1,500美元的空間,平息了舉債危機。
 
到了2010年2月12日,國會又通過了一次「調高舉債上限」的法案,這次將舉債上限調高至14.294兆美元,增加了1.9兆的舉債空間,也就是說美國政府能夠透過金融工具,向國際金融市場借入14.294兆的資金,以支應國內所需。到了2011年7月,美國的總債務又超過上限,這次來到了14.4兆,若美國國會否決調高舉債上限的議案,則白宮又將面臨不能夠合法舉債的窘境。
 
若比較柯林頓、小布希與歐巴馬時代的情況,在柯林頓時期,除了在1992至1997的任期內,從將近5兆的舉債上限,調高至進6兆,約20%的幅度,但是柯林頓任期最後幾年,完全沒有再調高債務上限,降低美國的債務也是柯林頓最引以為傲的政績之一。然而到了小布希時代,舉債上限不斷提高,這與「全球反恐」與「剷除海珊與重建伊拉克」的海外軍事費用擴張有不小的關係,也因此舉債上限由柯林頓時期的6兆至2008年調升至11.3兆左右,這是調高將近一倍的「債務上限」。
 
歐巴馬上任面對次貸的金融危機以及醫療健保制度的改革,必須花鉅額鈔票去拯救美國金融市場與兌現競選時的承諾,而民主黨訴求社會公平價值的背後,也需要有足夠的資金去支持社會福利政策,債務壓力並不小,上任至今兩年多,已經從小布希時代的11兆多的上限,調高至現在的14.4兆,增幅達27%左右。
 
在這次國會同意調高舉債上限的同時,法案也包括白宮必須減少公共開支的預算,但是同時也讓舉債上限有可能在2011年底再次調升1.2至1.5兆美元,預估這個舉債額度,將能夠讓歐巴馬政府在2012大選之前,避免再次遇到無法舉債的窘境。在大選年,若執政黨沒有預算呈現公共政績或足夠的銀彈開立競選支票,選情將對執政黨參選人不利,這也不是歐巴馬團隊所樂見的。
 
雖然共和黨想抵制歐巴馬「調高舉債上限」的法案,但是一旦上限無法提高,則美國政府將沒有足夠的資金履行債務,這將對美國舉債的信用造成影響,國際投資人對美國債券的信心將會下跌,這將衝擊美國經濟,特別是金融界與產業界,而這些人大部分為共和黨的選票基礎。因此,共和黨也有允許美國擴大舉債的壓力,因此這不是政黨之間的戰爭,而是美國整體的困境,因此外界皆預料國會一定會同意提高舉債上限,但是必須找到兩黨以及白宮與國會之間的最大公約數。
 
最後,若美國因無法提高舉債上限而還不出錢的話,所有持有美國債務國家的經濟與產業發展、以及緊盯美金匯率國家的金融市場都將受到衝擊,除了美國國內因素來的壓力之外,白宮也面臨了來自國際社會的壓力,讓提高舉債上限的政策能夠繼續延續下去,但是若沒有配套的金融或財政政策的話,這將會是個國家財政的無底洞。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