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公教終於要課稅了!立院三讀通過修法後,各界有不同的聲音,有人說這只是「表面上的公平」,因為「課多少、補多少」對國庫一點幫助也沒;也有人嗆聲:「國家愧對軍公教,羨慕公務員免稅的人,參加國考還不見得考得上!」我則必須公允的說,公教人員和一般勞工比起來,已享有太多資源和福利,現有制度確有調整的必要。

 

 

軍公教免稅,以及這陣子吵得沸沸揚揚的優惠利息18%,都有當年存在的時代背景。當年,國民政府來台,有感於資金不足,無法給予軍公教人員較高的薪資,因此,以免稅當作補貼。但隨著經濟環境的改變,和後來彈性的調薪,都使得軍公教幾乎等同於「鐵飯碗」的代名詞。

 

過去連續三年,我參與公職考試的刊物製編,才發現公教人員的薪資福利好得令人羨慕,難怪錄取率屢創新低。像是一位高考榜首就坦言,參加國考,就是看在穩定的工作,和完整的福利,年薪大約14個月,結婚和生育各可領2個月薪俸,孩子唸書從國小到大學,無論公私立都可申請補助,就連買屋都有優惠房貸,更別說優渥的退休金,等到了老年,根本沒有任何經濟上的壓力。

 

 

不過,公務員看自身,觀點就不同。曾有公務員嗆聲:「如果一般勞工羨慕我們,就來參加考試啊,問題是不是人人考得上!」每每聽到這種自以為「高人一等」的言論,我就忍不住替勞工朋友叫屈。在這個社會上,有些勞工朋友也許學歷不高、不專精國考,但他們堅守崗位,有的造橋鋪路,有的是身手矯健的保全,有的是面帶微笑的餐飲業人員,他們對社會的貢獻,完全不會少於坐在辦公室的公務員。

 

 

既然如此,為何光是「職業別」,就可以產生福利和退休金的巨大落差?這是不是為官者一方面想保障自我利益,另一方面,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思維所影響?若真是這樣,當關中說出「公務員不是一般人」時,其心態自可推敲。

 

 

當然,也不是所有公務員都有傲慢心態。有人拒領18%的利息,也有人每月固定捐錢給慈善機構,並表明:「真的很想盡納稅的國民義務!」而在我所認識的公務員中,涼缺是有,但也有三不五時得加班,忙到天昏地暗者。

 

 

總之,我並不認為公務人員階級就應比勞工高,當過去政策已不符合現代國家利益,就應適時調整,否則,只會繼續製造社會對立。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