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的國防核心工程「金穹」(Golden Dome)導彈防禦計畫,如今因政府停擺、內部流程停滯與關鍵架構未敲定,而深陷泥淖。

多名知情人士向《路透社》透露,這項耗資 1,750 億美元、預計最終投入 250 億美元啟動資金的計畫,本該在今年夏天提交詳細支出計畫,但由於美國政府此前停擺 43 天,加上白宮遲未拍板第一筆預算如何分配,導致五角大廈至今無法系統中的關鍵部分送交招標。

當前熱搜:管仁健觀點》想我的書友筆友和酒肉朋友

負責統籌的太空作戰部副部長、上將蓋特蘭(Michael Guetlein)則表示,11 月已提交初版實施規畫,但還在內部審查程序中。數名國會山消息人士指出,原訂 8 月底送交國會的支出藍圖,目前推估至少要到12月才可能由國防部副部長范伯格(Steve Feinberg)遞交審議。而目前五角大樓雖強調「基本架構已定」,但卻拒絕公布任何內容的態度,令人無法信服。

而在政府停擺期間,「金穹」計畫的團隊招募遭完全凍結,甚至連負責審核合約的關鍵官員也被抽去處理停擺相關事務,使進度更為延後。一名官員透露,金穹計畫的初始團隊本應達 30 人,目前仍未完全補齊,甚至前陣子還流失一名掌握關鍵架構的技術主管。

據《觀察者網》指出,儘管蓋特萊恩試圖透過從紅石兵工廠等地借調導彈防禦專才維持運作,但業界的態度依然保留。原因很簡單:金穹最昂貴、技術風險最高的「太空攔截器」計畫,竟要求承包商自行承擔全部研發風險。

當前熱搜:美軍近期頻繁往返與那國島 可運送物資到台灣、阻卻解放軍活動

多家大型防務企業向《路透社》表態,考量前期可能要投入 2 億至 20 億美元不等的成本,加上下一任政府隨時可能取消計畫,「不一定願意陪白宮豪賭」。五角大廈向企業展示的獎金機制更引發業界搖頭,完成「在軌測試」者最多能獲 1.25 億美元獎金,但研製一枚攔截器的成本恐怕是其數十倍。有高管直言,「這場競賽根本不划算。」

然而,金穹本身就伴隨巨大技術與政治爭議,過往川普政府強調,「金穹」將結合衛星網絡與太空攔截技術,能在導彈從發射、上升到再入大氣層前的每一階段攔截來襲威脅,並宣稱系統是「為了應對中國與俄羅斯威脅」。

太空司令部司令懷廷(Stephen Whiting)也在芝加哥會議上強調,中國的太空威脅「真實且緊迫」。但美國防務專家指出,要在軌道部署數百顆攔截衛星,本身就是挑戰;美國企業研究所分析師哈里森(Todd Harrison)則估算,若要建立能「全面覆蓋所有威脅」的大規模體系,20 年成本恐高達 3.6 兆美元,遠超白宮對外宣稱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