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3場國際南海會議輪番登場,全球聚焦。海事安全專家布蘭丁向中央社分析,越南南海造陸本質為防禦中國,與具攻擊性的擴張大不同。他認為,中國解放軍海軍看似具壓倒性優勢,實則分身乏術,無法應付多線開戰。

本月,菲律賓馬尼拉南海對話、越南南海國際會議與馬來西亞南海會議接連登場,加上5月的國事海軍安全會議,南海地區無疑為全球地緣政治熱點。

全站首選:管仁健觀點》想我的書友筆友和酒肉朋友

日前美國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報告指出,越南近兩年在南海低調快速填海建設,規模已快追上中國,引發國際關注。

旅居馬來西亞的法國籍韓國海洋戰略研究所(Kims)副研究員布蘭丁(Benjamin Blandin)長期以衛星照片等方式追蹤各國在南海的軍事行動,建立鉅細彌遺資料庫,熟知東南亞各國數十年來的海軍戰略。

布蘭丁21日接受中央社電訪時表示,儘管越南看似正如中國般在南海擴張,但其實兩國行動在各方面都有巨大差別。

現正最夯:譴責陳菁徽惡質抹黑 高市府將依法正式提告

首先,中國在南海的擴張行動比越南早了10年,2013年就在南沙群島填海造陸。第二,中國造陸的面積大得多。中國掌控7個海島,造陸面積為3200公頃;越南造陸島嶼數量更多,但平均面積小得多。

布蘭丁說,「這造成了視覺錯覺,人們現在傾向把矛頭轉向越南,說其行為跟中國一樣,其實不然」。

他以越南、中國與台灣都宣稱擁有主權的敦謙沙洲(Sand Cay)為例,越南近年對其造陸的面積增加10倍,卻仍比中國在菲律賓、越南、台灣也都宣稱擁有主權的永暑礁(Fiery Cross Reef)上的擴增面積小了10倍,比例差異巨大。

越南軍備最齊全的島礁也只有2座飛行雷達與1座海軍雷達,但光是永暑礁就有雷達、衛星基地、電子作戰系統、情報系統等35座設備。即使越南南海島礁全部的情報設施加總,都不及永暑礁上的多。

此外,中國有長程防空飛彈與長程反艦飛彈,還有能讓轟炸機與戰鬥機起降的3000公尺跑道。越南最長跑道1800公尺,也無以上飛彈。1988年後,越南就沒有占領新的島嶼。

他分析,「越南的戰略目標是防衛,而非攻擊」。越南無論在歷史上或近代,皆多次遭中國攻擊,包括2014年中國海洋石油981鑽井平台企圖以武力進入越南專屬經濟海域,及2019年中國船隻在越南經濟海域衝撞越南漁船的事件。「面對中國攻擊性,越南渴望保衛自身海島是能被理解的」。

有分析認為,北京正默許或容忍越南,傾向將強制措施的重點放在菲律賓身上。布蘭丁向中央社表示,中國目前對越南擴張並無激烈反應,「因中國別無選擇」。

他把越南的南海機運形容為「三星連珠」(Alignment of three planets)。首先是起身對抗2014、2019年中國的強硬攻勢。第二是當中國決定再次把目標鎖定較弱的菲律賓,正也是越南如今還在利用的機會。

第三機運則是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2021年疫情期間,越南啟動南海的造陸計畫,十多座島嶼同步進行,北京難以阻擋。「若改變既成現實代價太高,那中國就會接受,並假裝沒有發生」。

他告訴記者,「很多人都認為中國具壓倒性力量,能為所欲為,無論何時何地都可全部一次應對,但這不是真的」。中國自稱有400艘船艦,但其中一半為沿海船隻,無法遠洋航行。

再者,「中共無法一次全力部署,扣除維修、訓練,解放軍約有120艘服役中的遠洋船艦。然而船艦會被分散在渤海、黃海、南海、台灣海峽、非洲吉布地海軍基地、柬埔寨雲壤海軍基地等,會分身乏術,無法各方應付。

他分析,換言之,中共無法承受多線開戰,具有壓倒性力量的神話也只是中共企圖塑造的形象。

在越中關係上,雙邊經濟貿易緊密,然而在安全國防上,河內卻仍提防北京。如越南正逐漸與美國拉近關係,允許美國航空母艦靠岸補給、部分飛機降落境內補給等。

越南近年也許多國家與簽訂多項戰略協議,包括重啟和深化與菲律賓高層級的合作,簽訂備忘錄、雙邊軍事互訪等。

布蘭丁分析,對越南來說,中國是「房裡的大象」,不容忽視,但也不代表越南不能與鄰國合作。而越南積極拓展的多邊關係與戰略協議,正是努力不成為任何強權跟隨者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