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這幾天再讀到這首〈贈衛八處士〉,立刻就被杜甫的那句「訪舊半為鬼」給嚇到了。原來歲月真的不待人,當下的每一刻都是值得珍惜的。
全站首選:陳世凱曬「日料午餐照」挺日本!日網友感動:心裡暖暖的
雖然鄉民都笑我是「老芋仔」,但我年幼時並未親沐皇恩。父親沒吃公家飯,租屋也總是被驅趕搬遷。尤其那時剛經歷過228的本省人房東,都不願把房子租給外省人,媽媽還要先出面用台語搞定房東,一切談好了我們才趕緊搬進去。
到了新家,那些上了封條的木箱及綑紮的書絕不能拆開,要等穿黃卡其布制服的管區警員查完戶口,然後全家小孩集合列隊點名,之後再由穿中山裝的警總及調查局鷹犬複查,免得又要重新檢查,大家都麻煩。
到我讀國中時,班上有個同學說:「好累喔!昨天晚上搬家到半夜。」我很自然地問了一句:「警察來查戶口了嗎?」結果卻是這個同學及身邊其他人都被嚇到而一起問我:「搬家警察為什麼要查戶口?」到了這時,我才了解原來搬家後警察要查戶口,就是只查我們一家而已。
小時候還住過一條巷子,所有住戶都姓陳,只有我們一家例外。這樣的童年經歷,讓我總以為除了屋子裡的父母姊妹以外,屋外所有說台語的都叫鄰居,而說國語的都叫警察。這樣的經驗也一直提醒著我,對身邊的外省人要戒懼恐慎。
50歲那年,心臟科醫師告訴我:「你的血壓在服藥之後就很穩定,心肺功能也都正常。但我看你的超音波,發現腎臟裡有大量水泡,我覺得可能是一種罕見病多囊腎。以後你就不用再掛心臟科,趕緊去掛腎臟科吧!」
看完腎臟科後,拿了健保局審核通過的重大傷病卡,成了健保的VIP,以後每次門診都只要付100元了。然後我就告別已坐20多年的編輯台,開始接下來從從容容,雲遊四海,「訪舊半為鬼」的游刃有餘了。
受童年經歷的影響,我的外省朋友本來就不多,能登入「鬼籍」的就更少了。不過人生的計畫總趕不上變化,十年前我因病退休後,就常有一些電視台的談話性節目,發通告給我這個「樣子像鬼,說話像狗」的另類名嘴。
通常2小時的節目,會發通告請6位來賓。因此每次上節目,都會遇到其他5位名嘴。有的常遇到,有的只見過一次就再也沒遇過。常上節目後,我很意外地在退休後,還是交了一些新朋友。
但因政治理念南轅北轍,外省人的朋友依然不多。一定要寫回憶,也就只能記住這3位:書友、筆友和酒肉朋友了。
想我的書友楊偉中
有了健保局嚴審之後才發的VIP後,我總認為自己會比身邊的人早走,尤其是那些比我年輕的人。實在不敢相信,才47歲的偉中竟然比我先走了。
2018年8月30日晚間各媒體都驚爆,前國民黨發言人楊偉中,帶家人前往庫克群島旅遊,為搶救泛舟不慎溺水的女兒不幸喪生。
偉中與我常在談話性節目裡相遇,當然,他的通告比我多不知幾倍,所以應該都是他遇到我,而不是我遇到他。
很多人都以為談話性節目錄影一結束,來賓們就一定鳥獸散,大家各奔東西。大致說來確實是如此,不過也有例外。
像我每次遇到友驊與偉中,只要散場後他們沒有下一場的通告要趕,我們一定會在電視台附近繼續站著「MAN TALK」至少半小時。
友驊菸癮大,一定要在室外;偉中還好,在電視台大廳即可。總是談到電視台警衛要上前來關心,兩位來賓是呼叫的計程車沒來?還是忘了什麼東西沒拿?
至於兩個中年男子站在電視台前會聊些什麼?當然不是延續剛才節目上的那些政治性話題,也不是什麼風花雪月。是書,我們在一起談的永遠只有一個話題,就是書。
友驊與偉中跟我一樣,都是學歷史的,也都愛書成癡,一見面就會聊最近又看到了什麼很奇怪的書,尤其是回憶錄或訪談錄。
偉中有很多藏書,但他跟我的苦惱不一樣。我是找不到地方放,他沒這種問題,他苦惱的是書很難保存,別說是民國初年以前的古書,即使是戒嚴時代出版的,也常是一想要用時去拿,就眼睜睜地看著愛書在自己手上碎成紙渣。
偉中去世時前兩星期,8月15日(週三)下午,我與偉中在三立錄廖筱君主持的《新台灣加油》,兩人都早來了至少半小時,他就抓緊時間,找我這老編聊聊,該怎樣保存越來越多的書?不可能把所有的書都放在防潮箱裡。
我請他買些大小不同的夾鏈袋,將書一本一本依照厚薄大小,放入適當的夾鏈袋內。一定要拿出來翻閱時就戴手套,這些最簡單的保養方式,能讓老書多少延壽一些。
古書跟骨董車一樣,買要花很多錢,保養要花得更多。偉中向我請教修補的祕訣,我說:「很簡單,就是新不如舊。不要用膠水及透明膠帶,要用自製的稀釋醬糊。防塵用刷子不要有人工材質,實在沒有就去買羊毛筆。」
偉中一聽我這樣講,就急著想把一些古書送來給我搶救。但我自己還帶著重病,根本無力幫他。而且正經八百的書,捐給國圖去處理就好。
我趕緊告訴他,我只負責修復戒嚴時代「小本的」,還有牛肉場海報。總之就是別人不做的我才做,他聽了後很失望的悵然與我告別。唉!人生無常。那次一別後,偉中再也沒機會保養與品味那些他珍貴的愛書了。
塵歸塵,土歸土。再好的書仍有壽終的一天,好友又何嘗不是?只能珍惜每一個當下。到我們這年紀,好友跟古書一樣,見一次少一次。
想我的筆友張友驊
2024年10月3日晚間,名嘴張友驊與妻子在台北市吳興街巷內散步時,疑因不慎踢到花圃而滑倒,倒地時頭部受到重創。救護人員獲報到場,將他送往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搶救,至10月11日上午8時逝世,享壽69歲。
在外省人的名嘴中,張友驊家出身軍統,楊偉中家出身中統,姚立明家出身總統府第六組(國安局前身),他們因家學淵源,很熟悉「大內朝儀」。
雖然都是外省人,出身卑微的我就只會亂翻舊報紙雜誌,還有各種回憶錄,以及訪談一些戒嚴時代坐穿牢底的資深政治犯。相反的,對於精密嚴酷的特務體系,我所知的確實只是皮毛。
友驊比我及偉中更愛書,而且收藏書的量大且質精;但我卻不稱友驊是書友,反而說是我的筆友。因為我們兩人在談話性節目見面之前的數十年,就因黨國鷹犬的牽線成了筆友。
戒嚴時代友驊在《自立晚報》當記者,常用筆名替黨外雜誌寫稿。但他父親出身軍統,所以要求這些黨外雜誌要為他保密。然而出版發行黨外雜誌能出名,若不被查禁可能還有利,所以雜誌社很多,但敢承接打字印刷裝訂的工廠卻少之又少。
情治單位在那幾家敢印黨外雜誌的印刷廠裡,都有安插線民。友驊擔心筆跡會洩漏身分,就要求雜誌社將他的手寫稿件送印前,一定要先有人重謄一遍。
但在那抓鉛字排版的舊石器時代,雜誌出刊前,整間公司大家都忙翻了,哪裡有人顧得了那麼多,所以往往都是等打完字要退回原稿給友驊前,才隨便找個人重抄一遍交給他。
「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也因友驊的堅持,當年他寫的稿子,也常會被我抄到。多年後我在電視台遇到他時,就笑他當年是在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雜誌社都等把你的稿子印完了,才找人抄了還你。何況連我這抄的人都看得出是你寫的,那些特務是笨蛋嗎?況且警總能在印刷廠安插線民,難道就不能在雜誌社裡也安插嗎?
不過友驊確實是愛書,2018年7月,他在與我聊天時不經意提到,軍統局四大金剛之一的魏大銘,據說有本回憶錄。我因為剛好有收藏,加上自己也生病了,就說下次再有一起的通告時,我會把自己的那本帶來送他。
2018年8月2日,我到林口的民視錄彭文正主持的《政經看民視》,就將那本油印的《魏大銘回憶錄》交給了他,還記得他那時的興奮之情。只是沒想到送書6年後,我竟然還苟活於世,而他卻先走了一步,還是走了就永不再回來的一步。
想我的酒肉朋友劉文雄
2017年7月21日凌晨,親民黨副秘書長劉文雄在基隆住處,因酒醉嘔吐窒息送醫搶救,陷入重度昏迷,昏迷指數只剩3,情況未見好轉。7月31日傍晚逝世於基隆長庚醫院,享壽64歲,依伊斯蘭教教規72小時內速葬簡葬。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官場際遇與壽命長短,真的讓人難料。出身泛藍,從基隆經營地方基層踏入政壇,在國會處事圓融,三度返鄉問鼎百里侯及一次被提名監委,卻都因藍軍無法整合而功敗垂成,尤其好幾次都是為了不讓宋楚瑜在泛藍整合過程中為難才放棄。
在劉文雄被蔡總統提名監委,國會裡民進黨居絕對優勢下,通過前卻驚傳驟逝。他是廢省後由省議會轉戰而來的立委,因此雖是外省人,卻是政界少數仍堅持以穆斯林自居的立委,在立院辦公室門口還掛著可蘭經,其他同事如穆閩珠、丁守中等人都已迴避此一對選票無益的家族宗教背景。
這就像他加入了親民黨,被拖累到每次選基隆市長都擦身而過。然而重義氣的他,沒像其他「有奶就是娘」的新黨或親民黨政客,回國民黨掠奪政治資源。
有段時間,我常與劉文雄一起上節目,一開始不免有點小尷尬。劉文雄當時是親民黨發言人,宋楚瑜不斷參選,他又必須替宋楚瑜講話。
但製作單位找我這大舌頭的肥宅來節目裡當人形坐牌,當然是要聽我講戒嚴時代大內高手對黨外人士的迫害。
還好文雄從不在節目上回應我,因為這樣一來,我說了半天也只是在打空氣;相反的若回應了,主持人一定讓我再說,我自然會扯更多當年宋楚瑜那些狗皮倒灶的事。
雖然在節目上,舌劍永遠鬥不到唇槍,可是下了節目後,兩人卻又無話不談。他祖籍河南,我山東,他常留意我的臉書,我也曾搭過他的便車。有次他就偷偷告訴我:
「他媽的,你管大一直在文章裡說你是外省賤民,我才是真的外省賤民。你老爸只是比我老爸多坐了幾天牢,但後來你爸爸是小學教員,我爸爸卻只能挑個擔子賣饅頭肉包。而且你們在台灣的山東人多,我們河南人要賣饅頭,還只能用山東話叫賣『饅頭、肉包、豆沙包』,跟他媽的武大郎一樣,必須挑著擔子說山東話,我家才是真的外省賤民。」
我聽了後也只能安慰他說:「也是啦!委員你們家都穆斯林,爸爸還要去賣肉包,你們這些小孩只能看、只能賣卻不能吃,真的比我家可憐。」
他卻回我一句:「屁啦!小孩餓了照樣偷吃,就跟現在偷喝酒一樣。」我一看他滿臉通紅的來上節目,錄完影酒意都還沒退,忍不住笑了出來,或許他真是我的酒肉朋友。
2017年8月3日,劉文雄的喪禮在台北市新生南路的清真寺舉行。在送文雄的最後一程時,遇到了隔年參選成功的基隆市議員張之豪。跟他談到文雄生前的這些往事、不免也感嘆:今日隔陰陽,世事兩茫茫,還是珍惜每一個當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