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傳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前技術研發暨企業策略發展資深副總經理羅唯仁在七月退休後,十月份回鍋英特爾(Intel),並傳出可能帶走 2 奈米先進製程相關資料投靠競爭對手,近日台積電、經濟部、高檢署已展開調查。對此,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表示,相信台灣半導體業的全球競爭力不會因一、兩個個案而嚴重受影響,但他更在意的是,「若是整個團隊帶走資料離開,那就麻煩了。」
童子賢今出席「2025 玉山安永科技論壇:從全球風險到治理升級:供應鏈韌性與技術驅動的未來關鍵」,會前表示,在聽到羅唯仁竊密事件時,自己有問產業界的朋友,但比較關心的:是一個人帶走一些資料?還是整組人離開?若是一個人的話,影響較輕微。
現正最夯:中國人暫停赴日旅遊日人叫好!矢板明夫:注意到生活質感悄悄回來
童子賢以中國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SMIC)及中國半導體供應鏈的發展為例,指出許多早年的技術來源都來自台灣,包括工程師或曾任職台積電的幹部。雖在成熟製程上帶給中國相當大的產能,但台積電仍維持其先進製程全球領先地位、技術根基深厚。
童子賢表示,若只是個人行為,影響相對輕微;真正嚴重的是「整組流失」,恐將造成產業斷層。他也舉出台灣曾在航太工業上,當年 IDF(經國號戰機)因政策停產,政府改採購法國的「幻象2000」跟美國的「F—16」,但經國號的完整研發、製造團隊未被妥善安置,所以整組人就直接跳槽至韓國,使韓國航空工業在 1990~2000 年間縮短至少 10~15 年研發差距,如今已能輸出戰機,反而台灣在重啟教練機的研發上,卻相對艱辛。
童子賢說,無論是韓國三星、日本的供應鏈還英特爾,在生產製程與管理上本身皆與台積電不同,即便拿到台積電的參數,也未必能直接適用。另外,台積電須一次服務 5 個大客戶、30 個中型客戶、上百小客戶,製程也能因應不同設計做微調、並保持高良率,這正是其不可被複製的核心競爭力。
童子賢表示,雖沒很清楚台積電在該個案的前因後果,但如果說是一個人帶走一些技術資料,以台積電強壯的體質,應不至於受到嚴重影響。
※Newtalk提醒您:
#任何人在依法被判決有罪確定前,均應推定為無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