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腸病毒疫情持續升溫,疾管署今(18)日確認新增1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病例,為中部1個月大女嬰,疫情監測數據也顯示已達流行閾值,疾管署提醒民眾務必提高警覺,落實手部清潔與環境衛生,並密切注意新生兒與幼童的健康變化。

疾管署表示,該名女嬰於11月上旬因食慾下降與活力不佳送醫入住小兒加護病房,隔日出現意識改變與休克情形,經搶救仍不幸身亡。檢驗結果確認感染伊科病毒11型並併發重症。!

全站首選:再點名台灣「搶走晶片生意」川普:這很可恥、沒關稅美國早完蛋了

疾管署指出,第46週(11月9日至11月15日)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為11223人次,較前一週的10806人次上升3.9%,並突破11000人次流行閾值,研判目前已進入流行期。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以克沙奇A16型為主,其次為克沙奇A6型與克沙奇A5型。今年累計19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其中9例死亡,以伊科病毒11型最多達17例,其餘為克沙奇A16型與克沙奇B5型各1例,為近6年同期最高。新生兒重症病例已累計15例,疾管署呼籲務必重視幼童的早期徵兆。

疾管署說明,國內已正式進入腸病毒流行期,成人與兒童皆可能感染,尤其成人常無明顯症狀,較易在無察覺的情況下傳染給家中幼兒。疾管署提醒外出返家後應先更衣,接觸、摟抱或餵食嬰幼兒前務必以肥皂正確洗手,並確實落實「濕、搓、沖、捧、擦」五步驟。家長及教托育機構需加強學童個人衛生教育,「吃東西前、跟小寶寶玩前、擤鼻涕後、上廁所後及看病前後」皆應確實洗手,避免病毒在社區擴散。

孕婦及新生兒照顧者則應避免前往人潮擁擠與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並儘量不要與有症狀的人接觸。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應在家休息並避免與其他嬰幼兒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風險。疾管署提醒家長及教托育人員務必提高警覺,如幼童出現重症前兆病徵須立即送至大醫院治療。

當前熱搜:國民黨形象民調:親中不反共、不清廉、非最有執政能力、不代表一般百姓及不值得信賴

疾管署表示,新生兒感染腸病毒後可能出現發燒或低體溫、活力不佳、喝奶量減少等症狀,病程發展快速,若未及時治療恐引發心肌炎、肝炎、腦炎或多重器官衰竭,甚至危及生命,一旦出現上述情形應立即就醫。5歲以下嬰幼兒為高危險族群,如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手腳無力、肌抽躍、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務必儘速就醫。

疾管署提醒,更多腸病毒防治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腸病毒防疫專區」查詢,也可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