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財政部長拉爾斯·克林貝爾的訪中行程還沒啟程,就恐怕已籠上陰影。德國聯邦議院最近的一場聽證會,邀請了被中國公安機關公開立案偵查、明確定性為「台獨」頑固分子的沈伯洋請上台,引起了中方的強烈不滿。

中國此前已因類似問題向德方發出明確警告,直言台灣問題是瓦德富爾外長訪華行程出問題的癥結所在。現在,德方一邊安排財長訪華談合作,一邊又讓議會邀請沈伯洋,對此,中國專欄作家《曉瑩博士》今 ( 17 ) 日指出,這已經不是簡單的「政策矛盾」可以解釋,它深刻揭示了當前德國執政聯盟在對中國政策上的混亂與戰略短視。

全站首選:在野提停砍公教年金民調:支持者4成勝過反對者3成7

《曉瑩博士》稱,德國外交部想著維持基本的外交對話管道,財政部和經濟部則冀求中國的市場和供應鏈,尤其是關乎德國工業命脈的稀土等關鍵資源。但德國議會和一些部門則遵從普世「價值觀」挺台,不斷的碰觸中國的「底線」。

德國經濟,特別是其引以為傲的汽車產業,如今正站在十字路口,而資源有很大一部分握在中國手裡。 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更是電動汽車產業鏈的核心地帶,從電池到電機,從軟體到稀土永磁材料,中國供應鏈的優勢短期內很難取代。

德國央行行長納格爾先前在訪中前,居然還放話威脅,稱若貿易問題談不攏就要「報復」中國。

但德國的高端製造業、新能源汽車、風電產業,都離不開這些關鍵材料?一旦供應出現波動,德國想要的綠色轉型和工業升級,恐怕立刻會陷入停滯。

北京在此前的外交警告中,已經非常明確地點出了稀土出口管制這個選項,很可能用此做武器,對德國進行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