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會雖就關稅、稀土管制等事項達成共識,但美中缺乏互信,實質成果並不如宣稱豐碩;專家更認為,川普或將重新考慮「聯合盟友圍堵中國」路線。
今年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峰會的重頭戲,是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韓國釜山金海空軍基地舉行、暌違六年的「川習會」。但會談進行得遠比外界預期迅速,僅1小時40分鐘就宣告結束。
當前熱搜:專家看盤》美股大逃殺重擊 台股28000點告急!抗跌股名單曝光
兩人在會中各自釋出善意,川普宣布將芬太尼相關關稅由20%調降至10%,使對中進口商品關稅由57%調降至47%;中國則同意將十月宣布的最新稀土出口管制措施暫緩一年實施,並承諾立即恢復採購包括大豆在內的美國農產品。
在搭乘空軍一號返美途中,川普對此次會面打出「滿分十分、我給十二分」的高評價,稱讚習近平是「一個強大國家的傑出領導人」,強調雙方在多項議題已達成共識。中國官媒新華社則指出,中美身為世界兩大經濟體,因國情不同而有摩擦很正常,但面對未來,兩國元首都應該「把握方向、駕馭大局」。
階段性停火 用時間換取空間
現正最夯:CPB中國棒球城市聯賽來搞統戰?背後又是悍創在搞鬼
整體而言,雙方各自針對會前主要目標有所退讓,也大致符合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先前接受外媒專訪時所述、於馬來西亞吉隆坡的會前談判所建立「實質性框架」的初步共識。
在美中貿易戰仍持續延燒下,兩國元首這次會面,似乎稍微緩解雙方劍拔弩張的氣氛,但長期關注美中關係的學者認為,峰會成果僅停留在戰術層次的利益交換,並未撼動兩強對峙格局。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非常駐研究員宋文笛觀察,川習會只是「戰略定位再調整的其中一次階段性停火」,雙方雖有一些貿易政策調整,但都是完全符合事先預期、在缺乏戰略互信情況下提出的暫時、局部、有限調整。
他認為,不只美中競爭格局不變,雙方的政治互信與關係熱度,相較年初川普剛就任時,也是「向下修正多過向上」。
東吳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陳方隅也分析,川習會其實沒有觸及不公平市場競爭、高科技運用於軍事領域等美國最關注的核心議題,「以降關稅換取中國延遲一年的稀土管制政策,對美國來說是無足輕重。」
「這個談判其實就是以時間換空間。」陳方隅認為,雙方接下來各自仍會繼續針對稀土供應鏈轉移、產品被課徵高關稅各自部署準備,「美中的競爭樣態,並沒有什麼太大的轉變。」
川習會前,外界也關注兩人是否討論台灣議題。《紐約時報》指出,習近平可能在台灣問題上施壓,畢竟今年二月,美國國務院將台灣介紹網頁中「不支持台灣獨立」的表述刪除,美方當時雖回應此舉是為對外說明美台之間非官方關係,仍引發中方強烈反彈。但兩國會後口徑一致表示,會談時並未提及台灣。
陳方隅分析,中國一定希望在元首峰會上談到台灣議題,但美方顯然並未將此次峰會視為戰略關係談判的場合。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會前也都明確表示,不會為了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而改變對台灣的既有政策與立場,雙方因此無法達成共識。
(本文獲今周刊授權轉載,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507期)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薇閣、康橋、復興...11所私校學費一次看!每年100萬值得嗎?專家教你如何籌出孩子教育費、還能兼存退休金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35/post/202510270037/
明年滿65歲才能領勞保年金!試算60、65、70歲月領多少?他延後請領卻悔嘆:浪費最有活力的5年
https://thebetteragin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detail/202510300041
圖:今周刊 / 提供
圖:今周刊 /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