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中貿易緊張局勢,世界各國航運公司將目光投向中國以外的地區採購船舶,印度造船業也正在加緊努力吸引海外客戶。

《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 Review)報導,新德里當局正在推動擴大該國造船業。

當前熱搜:參訪馬來西亞企業取經 薛兆基擘劃左楠「高科技一條龍」藍圖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週三在印度海事週上表示:「在21世紀,印度的海事部門正以驚人的速度和活力向前發展,」。他也強調了政府支持造船業和港口發展的決心。

此次活動匯聚了來自85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及產業代表。超過500家公司展示了各自的技術。

新德里的目標是將印度打造成為航運中心,力爭到2047年——印度獨立100週年之際——將其船舶在全球貨運量中的份額從1%提升至20%。

今年9月,印度政府宣布了一項總額達6,973億盧比(約新台幣2419.3億元)的扶持計畫,其中包括一項用於投資造船和海洋基礎設施的海事發展基金。

印度國營企業科欽造船廠(Cochin )是印度造船業的基石。該廠成立於1972年,其首座船廠於1982年在日本三菱重工的支持下建成。過去五年,科欽造船廠已交付70艘船舶,包括小型商船和軍艦,其發展主要得益於國內需求的成長。

截至今年3月,科欽造船廠的銷售額成長超過20%,達到約500億盧比(約新台幣173.5億元),淨利也隨之成長。

為尋求進一步發展,科欽造船廠正著眼於海外市場,並與韓國最大的造船企業HD Hyundai展開合作。雙方於今年7月簽署了技術合作諒解備忘錄。

10月15日,科欽造船廠宣布已收到法國大型航運公司達飛海運集團(CMA CGM)的訂單,將建造六艘相對較小的液化天然氣動力貨櫃船,每艘船的載貨量為1700個標準箱(TEU)。

日本商船三井株式會社(Mitsui O.S.K. Lines)也考慮到科欽造船廠訂購原油油輪。該會社總裁橋本剛日前表示:「印度政府希望看到這些新船在印度建造。如果可能,我們希望參與這個項目。」

印度官方數據顯示,印度造船業持續擴張,2023財年共建造了200艘船舶,約2020財年的三倍。

全球訂單來源多元化,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對印度造船企業來說是一個好因素。美國總統川普政府推出了對中國製造船舶徵收港口費的措施,迫使企業尋找其他供應商。

近年來,由於原物料價格高漲和訂單增加,船舶價格持續飆升。勞動力短缺進一步加劇了供應緊張,這為印度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創造了機會。

中國、韓國和日本——全球三大造船國——在2022年佔據了全球完工噸位90%以上的市場。印度在提升排名方面面臨諸多挑戰,包括人力資源和供應鏈的建設。

科欽造船廠董事長奈爾(Madhu Nair)週三在談到印度造船業的發展時間表時表示,「……至少需要15年,而且可能需要更長時間,任何事情都不會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