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今(14)日召開第40次工作會報後記者會,由總協調官季連成政務委員宣布,因應準颱風「風神」可能來襲,已啟動防颱整備工作,並協助驗證花蓮縣政府疏散撤離應變計畫可行性。季總協調官同時說明光復鄉災後復原進度及堰塞湖監控最新情況。
堰塞湖紅色警戒持續 結構穩定無立即危險
季總協調官表示,目前堰塞湖維持紅色警戒,蓄水量約155萬噸,僅為原有水量的1.7%,每日水流量50至100萬噸,暫無立即危險。中央前進協調所每日清晨6時以無人機及水位探測器監測,並有日本專業團隊協助投放探測器強化監控。堰塞湖壩體長約2,000公尺,結構穩定,馬太鞍溪臨時堤防已提升至5公尺高度,並以鋼網及噴漿鞏固。馬太鞍溪疏浚量截至13日累計18.15萬立方公尺,疏浚工作持續進行。
當前熱搜:美軍肥成這模樣! 支援芝加哥士兵「腦滿腸肥」照瘋傳 直逼3千萬瀏覽量
防颱整備啟動 撤離計畫分三階段
為因應「風神」準颱風,交通部中央氣象署自今日下午起派員進駐前進協調所,15日下午2時將召開「中央防颱作為協調會」,邀集中央部會、花蓮縣政府及鄉鎮村里長研商防颱措施。季總協調官強調,防災重於救災,撤離計畫是關鍵,秉持「料敵從寬、禦敵從嚴」原則,寧可做足準備,確保民眾安全。撤離計畫分三階段:第一階段針對災害弱勢族群(如長者、身心障礙者等)強制撤離至收容中心;第二階段對平房居民實施強制撤離;第三階段對警戒區內所有保全戶發送堰塞湖災防告警細胞廣播(CBS),配合縣府疏散撤離。民眾撤離需攜帶緊急避難包,包含飲水、食物、藥品等。
花蓮縣府改採疏散撤離 中央尊重地方決定
季總協調官指出,10月10至12日,前進協調所與花蓮縣政府、鄉鎮長及原民代表召開多次疏散撤離應變計畫協調會,最初縣府提出「垂直撤離」為主方案,鑑於堰塞湖溢流災害中罹難者多在一樓,顯示垂直撤離較安全。然而,縣府最終改採「疏散撤離」方案,中央尊重地方決定,但強調計畫成功關鍵在於「強制執行力」。由於時間有限,兵棋推演及實兵演練可能無法實施,防颱整備已自今日展開。
救災與復原進度
光復鄉災後救援持續進行,動員178人、40部車輛、8臺無人機、2艘船艇及3隻搜救犬,截至14日中午12時,死亡人數19人、失聯5人、救出717人、受傷157人。復原工作以側溝清理為重點,總長30公里,預計15日清理完畢。鳳林鎮清淤同步推進,佛祖街及林田幹道今日封閉施工,呼籲民眾勿進入。國軍協助民宅清理已完成1,585戶,剩21戶因結構問題或屋主意願未完成,將納入長期復育計畫。
全站首選:管仁健觀點》台灣人為何不願跟著鄭麗文喊「我是中國人」?
防颱措施與資源調度
颱風警戒區前24小時(W24)將啟動防颱作為,所有工程停止,重型機具撤離,砂包運至村莊供民眾防水使用。村里廣播系統須於10月16日前修復,確保緊急廣播功能。國軍、警消、海軍陸戰隊及空中勤務總隊待命,花蓮縣府調度10輛中型巴士作為疏散用車。堤防防護方面,經濟部水利署將全面檢視堤防弱點並挖掘引流渠道。
中繼屋與家電捐贈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表示,71戶受災戶中40戶有意入住中繼屋,後續將依建築安全評估擬定方案。經濟部商業發展署則說明,受災戶可透過專線(02-8978-5999)或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登記家電捐贈,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無需抽籤,主動安排配送。
今日記者會由副總協調官李孟諺顧問、環境部顏旭明署長、內政部於望聖副署長、經濟部陳秘順副署長及花蓮縣政府陳建村處長等出席。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致災,行政院總協調官季連成政務委員主持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第40次工作會報。左為副總協調官李孟諺顧問,右為環境部顏旭明署長。 圖:行政院提供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致災,行政院總協調官季連成政務委員主持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第40次工作會報。 圖:行政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