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這兩年來柯文哲成立「民眾黨」帶給台灣民主發展的衝擊,以及黃國昌最近被爆料狗仔記者跟拍帶給媒體的爭議,民報創辦人、台灣獨立倡議者陳永興發表聲明,表示和許多曾經支持過柯文哲和黃國昌的朋友,內心都有無比的沉痛和反省,到底為什麼他們會走到這樣的地步?讓人幾乎不敢相信這是當初號稱醫界清流與正義化身的柯文哲和黃國昌?沉痛呼籲二人尋回初心、回歸台灣歷史的原點。
陳永興表示,《民報》和〈民眾黨〉都是台灣人的歷史遺產,也是社會公共財,主其事者應了解百年來台灣知識份子的努力所留下的共同記憶,大家應珍惜得來不易的民主成果與媒體言論自由,切莫加以傷害造成台灣社會無法彌補的遺憾,他深盼〈民眾黨〉也能傳承當初創立者蔣渭水的遺願:「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相信台灣社會需要更多的團結和合作,而不是更多的仇恨和對立。
現正最夯:驚傳于朦朧的「虐待直播」在暗網流傳! 要價高達10萬美金 網稱已送FBI調查
陳永興說,司法獨立與媒體公正才能扮演社會監督制衡的力量,共同追求司法獨立和維護媒體公信力,才能健全民主法治社會的第三權與第四權,否則對整體台灣社會造成的損失,是所有台灣人民應該嚴肅面對的課題。
他指出,台灣知識份子百年來的志業和理想尚未完全實現,面對中國文攻武嚇、國際貿易戰的嚴酷挑戰、國內社會被嚴重分化和滲透、年輕世代(第四代)知識份子,如何傳承百年來前面三代知識份子的悲劇所遺留的精神,創造台灣光明的前程,守護台灣人民的主權尊嚴,建立公義和諧的社會,是值得所有國人共同思考和反省的挑戰。
陳永興在「百年來台灣知識分子的悲劇─從《民報》和〈民眾黨〉的歷史談起」一文中提到,從他主持的《民報》結束後,從未尋找過任何財團或企業界人士求售,因公司既已解散,《民報》就回歸台灣歷史,而且他認為《民報》是屬於台灣社會的公共財,只曾為文呼籲,希望有年輕一代的知識分子能繼承《民報》精神,繼續將《民報》這樣值得珍惜的媒體延續下去,為台灣社會的民主、自由、人權和台灣人的尊嚴繼續努力。
現正最夯:中國潛艦被拍到在「這裡」集結 外媒:疑似進入高度戰備狀態
陳永興說,《民報》2014年發行,正好就是發生太陽花學運的時候,《民報》是第一家報導學生衝進立法院的媒體,記者當時用隨身攜帶的iPad,用夾腳拖撐住,做了現場實況轉播,當時是第一張傳出來的太陽花學子攻占立法院的照片,《民報》當時也發行快報,特別做了詳盡報導。
後來太陽花學運出身的黃國昌來找陳永興,希望能找到一批太陽花世代的年輕人願意接辦《民報》,陳永興表示樂觀其成,就鼓勵他和年輕人來將《民報》延續下去,發揮《民報》的台灣人知識分子犧牲奉獻、為台灣發聲的傳統。不過陳永興說,真的沒有想到,當時的黃國昌會變成今天的黃國昌這種樣子,在黃國昌擔任時代力量主席的時候,我們有很多朋友還支持他,希望時代力量能扮演台灣本土反對黨的角色,發揮制衡監督的力量。
陳永興也表示,在時代力量成立的募款餐會上去為他們義賣籌款。就如同柯文哲當初出來要競選台北市長時,他和許多醫界的朋友覺得他是一股清流而給予支持,也幫柯文哲募款,沒有想到後來柯文哲成立「民眾黨」之後會變成今天這種樣子,有時候我們這些支持台灣民主運動、無怨無悔的老朋友,不禁感慨是我們錯了?還是他們變了?
陳永興認為《民報》是屬於台灣人的歷史公共財、是社會公器,就像「民眾黨」一樣,如果能認同《民報》和〈民眾黨〉的創立宗旨,珍惜台灣知識分子的傳承,發揮台灣人自主的尊嚴和精神,這樣來接手《民報》或〈民眾黨〉才有意義;如果不能傳承或不認同第一代台灣知識分子的情操,那大可另行取名,不需去讓《民報》和〈民眾黨〉受到汙名化,以今天台灣的民主開放社會要組織新的政黨或新的媒體是很容易的事,也不需要去背負歷史的責任和壓力。
陳永興最後表示,今天黃國昌和柯文哲所引起有關《民報》和「民眾黨」的種種不可思議爭論,值得社會大眾共同思考,尤其在面對中國文攻武嚇、大肆滲透台灣社會的威脅下,國內又朝小野大的國會動盪不安,國際關稅貿易戰造成經濟危機,2010年代太陽花學運後的知識份子或今天所謂的年輕「小草」朋友,是否能了解百年來台灣知識分子的悲劇?百年來台灣人未竟的理想和追求的目標能否實現?
他說,事實上,黨、政、軍退出媒體早已是台灣社會的共識,媒體作為公正監督的第四權,是否值得大家共同珍惜維護,媒體不該成為政爭的工具,《民報》和「民眾黨」都是台灣歷史的遺產,也是台灣社會的公共財,我想這是台灣知識份子共同的責任,也是我們要嚴肅反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