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解放軍第五代戰機殲-20 在翼下掛載多枚大型彈藥與副油箱的圖片遭廣傳,引發軍事圈與網民熱議。支持者稱此舉展示了殲-20 強大的掛載與遠程投送能力;批評者則警告,大量外掛將明顯削弱隱形特性並提升被偵測風險。

中國 殲-20 戰機。 圖:翻攝自 騰訊新聞@國平視野

據「國平視野」指出,所謂「野獸(beast)模式」一詞源自西方軍評,指戰機在非隱身優先的情況下,掛載超出常規數量的導彈、精準炸彈或副油箱,以換取更大作戰半徑或火力密度。而網路流傳影像中,部分軍迷與自媒體進一步斷定機腹、側彈艙與翼下掛架合計可攜帶多達 16 枚甚至 20 餘枚「霹靂」系列遠/超遠程空空導彈(如霹靂-15、霹靂-17),並配合多具大容量副油箱,推估殲-20的轉場航程與遠端截擊能力能因此得到提升。

現正最夯:苦苓挺捷運老婦 質疑男子「沒資格坐」!遭網酸爆:站著說話不腰疼

不過分析文章中也提醒,網路影像與民間推測需謹慎看待。首先,影像來源與標注常缺乏官方確認;其次,即便實機能以「野獸模式」掛載大量武器,這通常適用於特定任務或環境——例如對手未部署第五代戰機、或需在制空威脅低的區域實施長航程任務——並非常態化的隱身突防方式。

中國 殲-20 戰機。 圖:翻攝自 騰訊新聞@國平視野

關於掛載效應,「國平視野」指出兩個關鍵取捨:一是隱形性下降,外掛武器與副油箱會顯著增加雷達反射截面(RCS),降低被動突防能力;二是機動與航耗受損,會影響高速機動與近距空戰優勢。因此,「野獸模式」通常作為戰術選項而非戰略常態。

從戰術層面看,焊接遠程/超遠程空對空導彈(如外界所稱的霹靂-17)於殲-20 上,可使其在局部放棄隱身的前提下,主攻敵方大尺寸空中目標(預警機、加油機)與遠程制空任務,再藉由長射程武器瓦解對方關鍵空中協同節點,可達到戰場效果最大化。然而,若對方具備成熟的遠程偵測與先期打擊能力,殲-20在外掛狀態下的生存性會明顯下降。

當前熱搜:爆偷拍政敵選擇性爆料 名嘴:黃國昌狗仔有人窩裡反 他喊:你的人在我這!

中國 殲-20 戰機。 圖:翻攝自 騰訊新聞@國平視野

文章中提到,外界普遍認為,殲-20能否安全執行「野獸」任務,還得取決於整體體系作戰能力,包括電子戰、空中加油、預警管制與友機掩護等。換言之,單機的掛載數據固然吸睛,但真正決定效果的是系統化聯合作戰與態勢掌握的整體能力。

對國際影響而言,若殲-20在必要時採用高密度外掛以執行遠程制空與戰略抑制,將對區域空防佈署與友軍大型空中平台的使用方式形成壓力;各方可能因此調整預警、加油與掩護編配,以降低高價值目標暴露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