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將其被稱為「村級監控」的治理模式輸出至太平洋島國索羅門群島,引發當地人權與憲政關切。據《路透社》報導,多名當地官員與居民證實,中國警察今年已在首都霍尼亞拉附近村落試點收集指紋人口數據,官方目標為「維穩」。

索羅門警方在社交媒體公開,中國警察已在多個村落推廣所謂的「楓橋模式」,甚至透過遊戲方式讓兒童熟悉監控無人機。據了解,「楓橋經驗」起源於毛澤東時期的基層群眾監控手段,近年再度被中國高層強調,作為維持社區穩定的工具。

精選報導:謝步智觀點》美國從此在中東威信掃地! 以「火焰之巔」轟卡達 這些連鎖效應將發生

澳洲國立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希爾曼(Ben Hillman)指出,中國村落普遍實行「網格化」治理,每名網格員負責監控數戶居民,使中國能在基層實施動員與互相監督。他形容,這種模式「極為罕見」地被移植到海外,因其高度依賴中國特定政治結構。

索羅門社區領袖安德魯‧尼霍帕拉(Andrew Nihopara)證實,霍尼亞拉郊區「Fighter 1」村已與中方合作試點。根據索羅門警方聲明,中國警察向居民介紹人口管理、戶籍登記、社區地圖繪製及指紋與掌紋採集。中國警官林佳木(音譯,Lin Jiamu)表示 :「這是首次嘗試,未來將擴展至全國更大範圍。」

我前友邦索羅門群島現任總理,立場親中的蘇嘉瓦瑞。 圖:擷自「X」@PDChina

反對黨議員彼得‧肯尼洛雷亞(Peter Kenilorea)批評,此計劃「侵犯憲法保障的個人權利」,應經國會立法而非直接推行,並警告此舉恐是「走向威權體制的一步」,強調「還有更好的方式治理貧困與陷入困境的社區」。

此外,索羅門警方指出,中國警察近期也在馬萊塔省 16 個村落推廣「楓橋」模式,而該地過去曾多次爆發反中抗議。

回顧背景,2022 年北京與索羅門簽署安全協議,此前一年,索羅門政府與台灣斷交、轉而與北京建交,曾引發大規模騷亂。觀察人士認為,中國此舉與近期在南海黃岩島設立「自然保護區」類似,表面以維護治安或環境保護為名,實則強化主權及政治控制。

對此,菲律賓 11 日表示,將提出正式外交抗議,指責此舉侵犯菲律賓主權、違反國際法。菲律賓外交部多次批評北京在區域進行「灰色地帶行動」,認為中國藉環境、科研或治安名義,實際推進軍事化與監控擴張,嚴重侵蝕地區安全及國際秩序。

中國警察已在多個村落推廣所謂的「楓橋模式」,甚至透過遊戲方式讓兒童熟悉監控無人機。   圖:翻攝自所羅門群島皇家警察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