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或豪雨過後,為類鼻疽或鉤端螺旋體等疾病好發期。疾管署今(26)日公布最新統計數據表示,上週共新增9例本土類鼻疽個案,其中一名居住在南部,且有多重慢性病史的男性,因呼吸衰竭死亡後,確診類鼻疽,研判有可能是吸入病菌後感染。

疾管署今日公布上周本土類鼻疽確診案例,為居住在北部的1例,和住在南部的8例,年齡介於40到60歲之間,大多具有糖尿病、高血壓或慢性腎衰竭等慢性病史。其中1例不幸罹世後確診;2個個案長期使用地下水;另外4名個案則有汙水汙泥接觸史,目前8名個案都在住院治療中,4名收治於加護病房,同住者皆無類似症狀。

持續更新:瘧疾病例創19年新高!外籍男赴西非染疫「入境台灣」後發病

疾管署說明,上週感染類鼻疽死亡的50歲男性有多重慢性病史,於8月20日因腹瀉就醫,後因症狀持續,於23日再度就醫,並在隔日因呼吸衰竭離世,過世後才確診類鼻疽。由於該男子在風災期間沒有出門,住家附近也沒有汙泥汙水,無法確定接觸史,不排除因吸入病菌導致感染。

由於類鼻疽之病原菌存在於受汙染的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風災或豪雨過後,土壤及泥水中的病原菌更容易傳播,除了皮膚表面有傷口,容易導致接觸感染外,類鼻疽病原菌也有可能透過食物、水或吸入感染。

疾管署提醒,風災或豪雨過後特別容易感染類鼻疽,應立即清理住家周圍的積水或泥水,清理時務必配戴口罩、防水手套並穿著長筒雨鞋。此外,在準備吃食的時候,應使用自來水,並將飲用水徹底煮沸,避免攝入病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