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23)日公民投票「核三重啟」落幕,表決結果以投票人數未達投票門檻,最終公投案失敗。此事件也成為國際焦點,據外媒報導,專家警告,台灣有97%能源仰賴進口的情況下,未來若是遭中國封鎖、切斷能源供應,將是一大危機。
第三核能發電廠於今年5月停止運轉,並完成民進黨自 2016 年起承諾「2025 非核家園」的目標。然而,據《福斯新聞》報導引述,安全專家警告,台灣有 97% 能源仰賴進口,主要依靠美國、澳洲、沙烏地阿拉伯與卡達的天然氣與石油,一旦遭到中國封鎖,台灣能源恐將在短短數週甚至數日內耗盡。
當前熱搜:823公投、罷免皆未通過 小笠原欣幸:民進黨相對主導地位迎來終結
美國智庫「捍衛民主基金會」(FDD)中國項目主任辛格頓直言:「台灣的能源依賴是致命弱點。北京完全可以不費一槍一彈,就透過海上封鎖、法律戰與網路攻擊,切斷能源供應,測試台灣的政治韌性。」
報導中提到,根據資料,2011 年台灣核能供應達全國用電的近 12%,但隨政策推動逐步下降,2022 年僅剩 4%,今年更完全歸零。反觀歐洲部分國家視核能為減碳與能源自主的重要解方,但也有如德國般堅持全面淘汰核電。
反核人士則強調,戰爭情境下的核安風險不容忽視。俄烏戰爭中,俄軍奪取烏克蘭札波羅熱核電廠的事件,已證明境內活躍的核電設施在戰爭中可能成為高風險目標。
但辛格頓認為,若中國祭出能源封鎖,台灣核能至少能提供一定的「戰略能源庫存」,「這將改變北京的算盤,讓它的壓迫手段更難奏效。」他呼籲美國協助台灣加速能源多元化,減少對卡達等與中國關係密切國家的依賴。
專家提醒,烏克蘭戰爭已證明能源是最迅速打擊一國士氣與社會凝聚力的手段之一。能源安全與自主能源的平衡與取捨將成為台灣首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