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部最新報告揭示,台鐵邊坡風險管理存在6項缺失,包括預警系統異常頻繁、一年逾4.4萬次告警紀錄、AI 學習期間落石入侵軌道卻未觸發警示,以及部分工務段未依規定巡查等問題,恐影響行車安全。

根據審計部提出的調查內容,台鐵為「鐵路行車安全改善計畫」所推動的邊坡預警系統,執行狀況與預期出現極大落差。自112年9月至113年9月間,系統竟記錄到超過4.4萬次的異常告警,而觸發告警的首要原因竟是無關安全的「反光」,其次則是「雜草」,顯示系統在辨識實際風險上存有嚴重缺陷。報告更揭露,委外建置的系統在 AI 學習校調期間,曾真實發生落石侵入軌道事件,但系統當時並未發出警示,相關人員也未依規定通報行控中心,形成安全管理上的嚴重漏洞。

持續更新:電影《五星主廚速食車》真實上演!澳洲新秀主廚亞洲壯遊抵台 客座台灣「香色」獻藝

除了預警系統的技術問題,審計部也指出台鐵在人為養護與管理層面的不足。部分工務段並未依《鐵路邊坡養護手冊》規定落實定期巡檢,且建置完成的預警系統也尚未正式上線傳輸巡檢資料,讓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備受質疑。此外,針對部分具高度崩塌潛勢的邊坡,台鐵雖已導入無人機巡查,卻未能進一步應用更先進的量測技術以掌握長期變化趨勢,且對於委外評估報告所建議的補強改善工程,也未見積極辦理,不利於長期維護。

對於審計部的指正,台鐵公司提出說明,解釋該邊坡預警系統功能鎖定在偵測落石與異物入侵,不同於強風或地震等由其他專責機制處理的災害。

而外界關切的落石未告警一事,台鐵稱,其為AI學習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並保證系統正式上線後無此類疏失。台鐵同時表示,初期建置時程的變更是為因應現地狀況,核心目標仍在於強化風險防控。為加強邊坡管理的科技應用,台鐵表示,目前正推動導入 InSAR 及 LiDAR 等先進感測技術,藉此加強對高風險邊坡的長期觀測與預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