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研究院今天(25日)分析指出,近期國際經濟局勢今年以來受美國貿易政策影響,企業與消費者對前景的信心被削弱,貿易保護主義升溫及關稅政策不確定,亦衝擊全球經貿表現,抑制投資與消費動能。美國因大幅下調對中貨品關稅至30%,帶動製造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回升至49.0,供應鏈逐步回穩;歐元區(EA20)則因關稅豁免結束,提前下單效應消退,工業需求尚未復甦,綜合經濟指標(ESI)下滑至94.0;日本因生產指標上升及商業信心為連續第二個月回升,製造業PMI重回擴張區間(50.1),而中國製造業仍處榮枯線之下(49.7%)。東南亞PMI跌至48.6,創2021年8月以來新低。
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BEA)下修2025年第一季GDP年增率至2.0%,民間消費與投資增速分別修正為2.7%及6.3%,6月失業率微降至4.1%,但民間部門新增就業僅7.4萬人,創2024年10月新低,顯示企業招聘態度趨於謹慎。物價方面,能源與二手車價格上漲推升CPI年增率至2.7%,零售銷售額年增率擴至3.9%。美國供應管理研究所(ISM)數據顯示,美國製造業PMI因關稅調降與庫存回補,上升0.5點至49.0,非製造業PMI亦重返擴張區間(50.8)。
歐元區第一季GDP年增1.5%,較上季增加0.3個百分點,德國經濟停滯(0.0%),西班牙表現最佳(2.8%),6月CPI年增率微升至2.0%,但零售銷售年增率下降至1.8%,歐盟委員會指出,工業信心因關稅效應消退而下滑,服務業雖受暑期招聘支撐,消費者信心卻因薪資增速放緩轉弱。
日本第一季GDP年增1.7%,但6月鋼鐵與汽車出口受美國關稅衝擊,分別年減13.2%及7.3%,工業生產指數年增率由正轉負(-2.4%),但製造業PMI因商業信心改善回升至50.1。中國第二季GDP年增5.2%,但房地產投資衰退11.2%,製造業PMI僅生產指標擴張,東南亞國家中,越南與印尼PMI因訂單減少明顯下滑,泰國則以51.7居區域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