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青少年海灘或溪流戲水安全認知與應變能力,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延續第8年於暑期舉辦「高雄市青少年開放性水域體驗活動」,於今、明(26、27)日兩天分兩梯次在永安區烏林投海域舉行,有一百位國中小高中生參加,從教室走進大海,重視水域安全與自我防範意識。今天上午10時第一梯次活動,有近70位國小學生參加,開營典禮由教育局主任秘書歐素雯、國立高雄科技大學主任秘書魏裕珍、高科大教授丁國桓等到場主持,現場由教練、救生員帶領學生學習自救與救援技能,落實水域安全教育向下扎根的理念。
今天先由各組教練帶領小朋友,從講解各種海域的安全規範與教學體驗內容開始,下水前並帶領大家跳暖身操,指導大家如何正確穿著救生衣,許多學生都是第一次接觸海域,尚未入水前就顯得相當興奮,不少家長們都到場關心參與。下水後也是全程由教練在旁陪同,帶著孩子們進入淺灘,讓孩子們先適應海水,讓每個參加的小朋友暑假都擁有最安全的水域體驗,擁有重視水域安全與自我防範意識。永安國小四年級王姓男同學說,下水才知道,海水真的很鹹,穿著救生衣感覺整個人浮起來、也很有趣。
這次活動延續歷年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中華民國水中運動協會及大葉大學合作,由專業團隊設計包括「自我評估」、「環境評估」、「自救技巧」與「救援技巧」四大主題課程,並安排模擬落水情境、繩結教學、隨手可得救援器材應用等實務操作,讓學生在真實海域環境中強化風險辨識與應變能力。活動現場由受訓合格的 TTT(Train the Trainer)開放性水域安全種子教師親自指導,確保教學品質與學生安全。
高雄市透過開放性水域實作課程,讓學生面對真實環境,將防溺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能力。此次活動亦呼應聯合國「世界溺水防治日」與行政院「向海致敬」政策,展現市府在水域安全教育的前瞻作為與落實。此外,今年特別擴大參與對象至國中與高中學生,期盼讓不同年齡層學生在成長歷程中逐步建構風險判斷與應變能力,建立更完整的安全學習歷程。
有鑑於暑期常傳出溺水事件,高雄市教育局辦理此項活動,不僅希望學生養成正確的親水觀念、避免進入無救生人員的水域從事活動,更藉由實境教育提升防溺意識,降低水域事故發生風險,讓水域場域成為安全且具教育意義的空間。歐素雯說,學生的水域安全教育不應僅止於課堂上的口頭宣導,更需透過實地操作與親身體驗,才能真正理解風險、學會保護自己。
丁國桓指出,自2018年起首度發起活動以來,始終秉持「做中學」的理念,期望透過實地演練取代傳統的紙上談兵,讓學生將水域安全視為日常生活技能的一部分。他表示高雄本身就是一座濱海城市,推動開放性水域教育,除了提升學生防災應變能力,更是落實海洋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
高雄市教育局特別在現場提醒所有參與者,從事任何水域活動前,務必落實「自我評估」、「環境評估」及「自救技巧」三大防溺原則,這是避免溺水的不二法門,請學生與家長切勿前往無救生人員、無安全設施之水域從事活動,並時時留意身心狀況與周遭環境,確保安全無虞,期盼透過此次活動,讓學生在親水中學會保護自己,提升國人正確親水態度與公共安全素養,不僅能減少溺水事件發生,也有助於豐富市民的休閒生活、帶動海洋觀光與地方發展,打造宜居、宜學、宜遊的海洋城市高雄。

歐素雯(右一)強調學生水域安全教育需透過實地操作與親身體驗。 圖:高雄市教育局/提供

學生下水前先做暖身操。 圖:高雄市教育局/提供

學生穿救身衣下水並全程由教練在旁陪同。 圖:高雄市教育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