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的喪禮於當地時間今天上午10時開始,法國政府要求在公共建築上降半旗致哀。作為「教會長女」的法國,總統馬克宏讚揚這位羅馬教宗始終 「站在最弱勢者一方」,著名的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敲響代表著教宗的88年生命的88次鐘聲,並於21日晚間舉行追思彌撒,當晚,「象徵光與希望」的巴黎鐵塔熄燈,向教宗致最後的敬意。
法國政府宣佈教宗葬禮當天降半旗致敬,引來左派政教分離的撻伐,《世界報》還找出總理貝魯在2005年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逝世時,時任法國民主連盟(UDF)主席的他以政教分離反對降半旗。
法國自一九O五年起實行政教分離的世俗化政策,多位教宗都表明尊重法國的憲政安排,但希望每個國家對自己的基督教根源有更多認識。方濟各在接受法國媒體《十字架報》訪問時就說, 雖然法國是教會的長女,但她依然是「有待傳福音的邊緣地區」。
教宗方濟各從即位以來,與法國的關係微妙,強調「邊緣教會」的他,一度引發不愛法國的疑慮,畢竟,三次到法國參加國際會議,但卻從未正式對法國進行象徵兩國之間關係的國事訪問。
2014 年他上任以來第二次的歐洲訪問之行,是前往法國東部的史特拉斯堡,閃電走訪歐洲議會,創下歷代教宗出外訪問時間最短的一次紀錄,短短四小時的訪問行程,沒有在史特拉斯堡著名的大教堂停留,也沒有機會和當地的天主教信徒會面,史特拉斯堡的大教堂當天只能以實況轉播的方式,讓信徒們同步聆聽教宗分別在歐洲議會以及歐洲理事會發表的演說。
教宗當著歐洲議會議員們的面指出,儘管聯盟變得越來越強大,歐洲似乎失去了活力與養份,逐漸的喪失其靈魂,留給外界老態龍鍾的印象。希望能夠鼓舞飽受經濟危機與民族主義高漲所苦「疲態百出」的歐洲,無論是地中海國家所面臨的偷渡客問題,或整個地區經濟疲軟、失業率居高不下等困境, 教宗苦口婆心的規勸歐洲領袖們,不要讓官僚主義扼殺偉大的理念。
2023年9月方濟各二度訪問法國,選在法國第二大城馬賽,距離梵蒂岡教宗上次訪問馬賽已近 500 年,方濟各當時卻堅稱自己要去的是「馬賽,而不是法國」,法國人驚訝之餘,只能嘲諷教宗對馬賽的訪問是他對法國「真真假假」的訪問。
多種社區和宗教共存的馬賽是北非移民的主要目的地,歐洲一些最貧困社區也在這裡,其中許多社區飽受毒品販運之苦。方濟各的馬賽行沒有國事訪問的價值,而是譴責「朝拜財神偶像的全球經濟模式」並致力於解決移民問題,他認為,地中海地區集中了世界上的所有挑戰,其中最主要的是環境、文化間和宗教間的交往以及建立和平的必要性。
他說,「我關心的問題是地中海問題,這就是我要去法國的原因。剝削移民是犯罪行為。」鑒於地中海近年來已成為一座「巨型墳墓」,他開門見山就希望各界能關注到地中海移民的苦難,強調營救地中海移民是人類與文明的責任。
方濟各在移民議題上譴責「可憎的販賣行為和冷漠的狂熱」,呼籲更多的人道精神接受移民,不只與歐洲多國的移民政策背道而馳,也令天主教徒佔多數的法國右派,無法同意梵蒂岡的政策,譴責教宗過於天真或過度開放,諷刺梵蒂岡是一個沒有移民的國家,因而難以感同身受,極右派政客也抨擊他過度干預政治。不過,一向批判宗教的左派,卻熱烈歡迎他的言論,成為捍衛教宗的聖戰士。
教宗在移民問題上的左派路線,使得法國右派幾乎陷於與梵蒂岡分道揚鑣的煎熬,不過,馬克宏卻出席了教宗在馬賽的彌撒,這是自1980年季斯坦以來,第一次有法國總統出席教宗彌撒,馬克宏想與在法國的天主教教會改善關係而被譴責為討好宗教而破壞世俗主義,模糊法國堅持了幾代人的宗教不應干預政治界限。
2024年12月拒絕法國總統馬克宏邀請前往巴黎聖母院重啟開幕儀式,教宗婉拒的理由是,不希望聖母院重開典禮因為他的出席而模糊焦點,「典禮的明星是聖母院本身」,他轉往法國東南方、距離法國本土160公里遠的地中海第4大島科西嘉島,參加一場以地中海天主教信仰為主題的會議,而這回,他的停留時間僅僅9個小時左右。
方濟各是首位訪問科西嘉島的教宗。根據當地教會說法,島上35萬居民90%為天主教徒,聖體遊行等宗教傳統至今仍深植當地,在世俗化的法國成為一個特別虔誠的地區,有92個致力於慈善或虔誠工作的世俗協會,擁有4000多名成員。
教宗認為,「這意味著世俗當局、市長、議員、參議員、官員和宗教當局之間存在著美好、成熟、成年的和負責任的合作,兩者之間沒有意識形態上的敵意。」「宗教與世俗世界、教會與民間和政治機構之間的持續對話,沒有混亂地形成。」教宗描述了他以為的世俗概念,「不是靜態和固定的,而是不斷發展和動態的」,並促進「公民和教會當局之間的合作」。
對於教會的大女兒已走上政教分離的世俗主義,方濟各稱讚科西嘉的信徒是歐洲的榜樣,並特別呼籲,建立一種充滿活力的世俗主義,成為宗教社會和公民社會之間的橋梁,弘揚一種使這個地中海島嶼有別於世俗法國的大眾虔誠。
諄諄教誨教會的大女兒時,方濟各也不吝讚美法國許多「跳動」的心,「在這個國家富饒的歷史上出現了許多有聖德、有文化的人、藝術家和思想家,他們令歷代人傾倒」。
整個法國歷史充滿宗教動盪,天主教扮演重要角色。但如今,無論方濟各與法國之間有無任何錯綜複雜的關係,都難以改變自認為天主教大國的法國,在政教分離的世俗化政策實施120年後,出現宗教信仰在公私領域消失殆盡,逐漸邊緣化和世俗化的現象。法國國家統計局(Insee)2023年發布的報告顯示,天主教徒的比例從1962年的85%下降到2019-2020年的29%,而定期參加彌撒的比例僅有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