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晚上台灣公共策益、台灣智庫、台灣青年法律人協會、台灣青年基金會、台灣教授協會、中央廣播電台、新頭殼、台灣公民人權聯盟、台灣勵志協會以及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等單位等團體,共同於思享森林舉辦Y’s Day「週三青年日」第100場(「鏈結世界」系列第21場),主題:「世界在台灣的窗口:駐外使館大揭秘!」

主持人、暨南大學東南亞學系系主任王文岳開場指出,台灣離開聯合國後,外交處境艱難,台灣要在國際現實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發聲方法是非常困難的事情,而駐外人員每天都在各地努力拓展我們的國際空間。今天將透過不同國家外交人員的對話,讓大家更加了解外交事務的綿密內涵。

台灣智庫民調與輿情中心主任郭玫岑表示,今天是「週三青年日」的第100場活動,自2023年5月啟動以來,團隊一步一腳印,走過不同議題與場域,逐步建構出一個屬於青年的發聲平台。她感謝參與者一路以來的支持,讓這個平台得以茁壯,成為青年參與公共事務、連結世界的重要空間。

郭玫岑也預告,這週五將公布「週三青年日」100場活動的成果報告,她接著感謝第100場的活動能邀請到曾在第一線的外交人員來為大家分享自己的經驗,同時讓台灣青年能更具體地想像未來你我如何參與、如何連結、如何在世界舞台上,讓台灣的聲音被聽見!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理事長林逸民直言,現在台灣這片土地並沒有聯合國的代表,對聯合國來說,「台灣就是世界上最後一片拼圖」。台灣聯合國協進會把聲音帶出去,而長期駐守各地的外交人員還有更多任務,包括跟在地人交朋友,一起努力讓世界了解台灣。林逸民說,國際情勢正在改變,不只我們需要重新檢視世界,世界也正在看見台灣;期待更多青年學子朋友國際事務,我們可以透過「週三青年日」立足台灣,了解世界,為國際承認台灣的那一天做好準備。

前駐荷蘭大使、台灣民主基金會副執行長李光章大方分享40年外交經驗的心法,就是「瞧、橋、巧」三字;瞧是張大眼睛仔細看、橋是連結人群做文化的橋樑、巧是靈活解決問題。他駐荷蘭時以「荷蘭」兩字為首,創作「荷舞蝶香靚境勁,蘭亭群英瞧橋巧」對聯,強調「台灣外交人員沒有氣餒的權利」,只能憑著台灣精神闖出一片天。從過往與中國周旋的韌性可以看出,台灣是「世界的良善力量」,能協助世界解決各種困難的問題,迎向「台灣新世界」。李光章也引用外交部長林佳龍的「人人都是外交官」,勉勵現場的青年朋友關心國際與外交事務。

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副教授石原忠浩曾在日本外務省(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擔任「專門調查員」,負責政治外交分析、台灣內政與兩岸關係研究,也因此有機會在外交第一線與台日政要的接觸,「同為民主社會,能在不同層次自由交流,是非常有意義的經驗」。石原忠浩分析,有人誤以為日本總理石破茂是「親中派」,其實他曾多次訪台,與蔡英文總統就「安保議題」交換意見,也非常關注台灣海峽和平與印太自由航線議題。

駐台北韓國代表部專員金建希指出,韓國駐台外交人員的工作內容可分為政務、領事服務、文化活動以及經濟工作四個方面。政情方面需要廣泛搜集台灣的輿論資料和研究論文,選取重要內容翻譯回傳。領事服務則包括在台韓國人的不在籍投票、協助韓籍旅客解決在台糾紛等。韓國重視外交文化活動,因此大規模舉辦K-pop舞蹈及歌唱大賽和舉辦韓國國慶酒會。在台灣的經濟工作則包括推動韓台經濟合作、促進雙邊產業交流,同時也協助在台經營的韓國企業發展。

與談結束後,主持人和青年們也針對「台灣如何深化對外關係」、「非正式的外交經驗」、「投入外交工作的準備」等提出問題,與談者也深入地一一分析與回答。

Y’s Day「週三青年日」系列活動會持續舉辦,4月16日週三青年日主題是「2025政治分手擂台:大罷免潮為何烽火燎原?」,邀請陳俐甫(台灣教授協會會長)、阿美(「山除薇害」發言人)、Kevin(雙和罷團發言人)、黃思維(台灣公民人權聯盟秘書長)、陳乃瑜(新北市議員)、郭玫岑(台灣智庫民調與輿情中心主任)一同參與。

暨南大學東南亞學系系主任王文岳。   圖:Y’s Day「週三青年日」提供

台灣智庫民調與輿情中心主任郭玫岑。   圖:Y’s Day「週三青年日」提供

駐台北韓國代表部專員金建希。   圖:Y’s Day「週三青年日」提供

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副教授石原忠浩。   圖:Y’s Day「週三青年日」提供

前駐荷蘭大使、台灣民主基金會副執行長李光章。   圖:Y’s Day「週三青年日」提供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理事長林逸民。   圖:Y’s Day「週三青年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