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期待已久的調查於週三公布,揭露韓國政府在戰後大規模將嬰兒送往海外收養的過程中,涉及偽造出生記錄、謊稱兒童遭遺棄,以及未對生母進行適當的安全審查等嚴重問題。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根據韓國有關部門的資料,自 1950 年代以來,已有超過 20 萬名韓國兒童被送往國外收養。當時,韓國正從二戰與韓戰的廢墟中重建,這促使收養業迅速發展,成為一個規模龐大且極具利潤的產業。
然而,許多被收養兒童如今已成年,散布世界各地。他們指控收養機構存在欺騙與強迫行為,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兒童是被強行從親生母親身邊帶走的。
韓國政府的「真相與和解委員會」於週三公佈了一項調查報告,分析了 1964 年至 1999 年間,被送往海外收養的 367 名兒童所提交的請願案件,其中首批 100 起案件的結果已經出爐。
調查顯示,這些被收養兒童來自全球 11 個國家,許多人懷疑自己當年的收養涉及不當行為或貪腐。這種質疑多年來一直困擾著韓國海外被收養者群體。
在已分析的 100 起案件中,56 起被認定為政府疏忽的「受害者」,這些案例中的當事人權利受到侵害,違反了韓國憲法以及國際公約。
委員會專員李尚勳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問題的一部分源於收養過程幾乎完全由依賴捐款的私人機構運作,且缺乏政府監管。
「當收養機構依賴養父母的捐款時,它們就會被迫繼續送孩子出國以維持運作。這種結構大大提高了非法收養的風險。」李尚勳指出。
調查發現,大量收養案例涉及偽造文件,包括刻意篡改兒童身份,或謊稱孩子遭親生父母遺棄。此外,收養過程中往往缺乏親生父母的適當同意。
例如,報告提到,一名母親在產後僅一天內就被迫簽署了收養同意書,而收養機構僅在與該母親進行一次簡單面談後,便獲得了孩子的監護權,且未取得任何可證明親子關係的文件。
此外,養父母的審查程序也顯得不足,部分案例顯示,養父母可能未經過完整的背景調查,甚至有外國養父母被要求支付額外費用才能獲得孩子。
該委員會的調查自 2022 年展開,涉及的 300 多起案件預計將於今年5月完成審查。報告強調,這些發現進一步證明韓國長期存在系統性的收養弊端,甚至涉及強迫收養,以滿足海外市場對韓國嬰兒的需求。
報告建議,韓國政府應正式道歉,並對被收養者的公民身份展開全面調查,為身份遭偽造的受害者提供補償與修復措施。
「對每個人來說,這都是漫長的等待。」來自丹麥的韓汶永(Han Boon-young)表示。她是這 100 名被調查的被收養者之一。「但現在我們終於看到正義的一絲曙光,這是一場勝利。」
然而,由於文件不足,她並未被官方認定為「受害者」。
「如果政府承認這是國家暴力的一部分,那麼他們怎麼能不承認那些缺乏文件的人呢?這正是我們問題的核心——我們沒有文件,因為它們被偽造或篡改了。」她補充道。
同樣在等待調查結果的瑪麗安·奧克·尼爾森(Marianne Oak Nielsen)則向《CNN》表示,她擔憂約半數的被收養者未被官方認定為受害者。
「我們沒有文件,這就意味著我們沒有任何權利……這不僅僅是個案問題,而是關乎基本人權。」
雖然韓國的海外收養行為至今仍未完全停止,但自 2010 年代以來,韓國政府已修改收養法,以解決系統性問題並減少海外收養的數量。此後,送往海外的韓國兒童人數已大幅下降。

當時,韓國正從二戰與韓戰的廢墟中重建,這促使收養業迅速發展,成為一個規模龐大且極具利潤的產業。 圖:翻攝自X帳號@MarioNawf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