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訂下2050淨零排放目標,為實現淨零,環境部擬推出新空品政策白皮書,作為第三期(2028年至2031年)空氣汙染防制方案執行重點,環境部長彭啓明今(17)日表示,新空品政策白皮書目標將在本月底前出爐,也代表未來的政策方向。
國內日前訂出三期空氣品質改善行動方案,也就是透過各項措施,逐步改善台灣的空氣品質,並達到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第一期空氣污染防制行動方案(2020年至2023年),目標為降低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並減少空污紅害日數。第二期則是2024年至2027年,目標為延續第一期方案的成果,並進一步降低PM2.5濃度。第三期空氣污染防制行動方案則為2028年至2031年,目前環境部擬定新空品白皮書。
而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今天邀請環境部、衛生福利部、教育部、經濟部、台灣電力公司、台灣中油公司就「氣象變異致國內空品惡化,精進預報與跨部會應變作為」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彭啓明會前受訪指出,目前公民許願池已經蒐集300多個建議,相關論壇、公民咖啡館等也在陸續舉辦中,現在正在匯集意見,包含民眾擔憂住家附近的敏感族群如何在空汙衝擊下能夠提前防護等,盼3月底能完成空品白皮書。
最後彭啓明也說,台灣地狹人稠,工廠在學校旁邊也變成很大的問題,這部分會加強源頭稽核,而很多家長開車接送小孩但是長時間怠速也讓學校周邊空品變得較差,因此為強化移動汙染源管理,空汙法已授權各地方政府,針對特定區域畫定空氣品質維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