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急診醫學會22日晚在臉書專頁罕見向社會衛福部發出求救信號,該會呼籲,目前各大急診壅塞本質為急診住院待床壅塞,急診出口阻塞,急重症病人被迫滯留急診,此番話一出引發全國關注,同時也遭批評是要此舉恐要打開護病比的限制,讓護理師更加過勞。對此,急診醫學會秘書長李智晃今(24)日澄清,學會提出訴求只是希望政府正視以公權力介入,採取有效措施紓解急診壅塞。
衛福部長邱泰源今日表示,已要求各醫院調整急診與門診住院的比例,提高急診病人收治率。對此,李智晃指出,衛福部僅請醫院自行調整,並未訂定具體罰則,因此若醫院未配合亦無懲處。此外,各醫院的住院與急診比例本就不同,難以制定統一標準,目前相關細節尚未討論,且未提供額外獎勵措施,所以還是「同一塊餅大家搶」。
李智晃認為,相關調整仍應避免影響門診住院病患權益,同時衛福部應對願意調整的醫院給予獎勵,補足其他科別醫務收入,讓醫院更願意投入。
李智晃表示,目前各大醫院的急診患者普遍需要轉入加護病房,但由於病房已滿,使得許多患者只能在急診室等待病床,等待時間長達3至5天的情況並不少見。而這種狀況在夏季前難以改善。他表示,醫學會希望藉由提升護理人員的待遇,讓病房護理師留在醫院進而維持病房數量,讓急診患者能夠順利住院。從長遠來看,政府應調整轉診機制與給付制度,確保醫護人員獲得合理報酬,以改善整體醫療環境。
對於急診醫學會日前發文遭批評是要打開護病比的限制,讓護理師更加過勞。李智晃澄清,目前護理人力短缺,若人力不足,病房將無法運作。因此,他並非主張改變現行的護病比,而是希望衛福部能研擬即時且短期的緊急應變措施。他也強調,醫學會提出訴求就是希望政府正視,並以公權力介入,採取有效的措施,紓解急診壅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