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2)日晚上台灣公共策益、台灣智庫、台灣青年基金會、台灣教授協會、福和會、中央廣播電台、新頭殼、台灣公民人權聯盟、台灣勵志協會、亞洲政經與和平交流協會及US Taiwan Watch美國台灣觀測站、台灣青年法律人協會、Hello Taiwan等團體,共同於思享森林舉辦Y’s Day「週三青年日」第89場(「看見台灣」系列第24場),主題:「國運上上籤——新春求籤的集體願景與社會想像」。

主持人、暨南大學東南亞學系系主任王文岳表示,國運籤不是單純的宗教行為,而是對台灣有巨大影響力的新年傳統。而「天機不可外洩」,我們該如何理解「天機」?如何分析籤詩意涵?籤詩意涵又會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將由各位專家詳盡解答。

台灣智庫民調與輿情中心主任郭玫岑指出,台灣雖有「科技島」稱號,但信仰文化在日常生活及專業領域中的影響力深遠,例如「綠色乖乖」象徵順利運行,被視為科技與信仰交織的代表。而信仰的影響也滲透到政治層面,許多選舉活動以宮廟參訪及神明的支持作為政治資本,甚至有政治人物將自我神格化增強其公信力。

郭玫岑提到,信仰文化為台灣人民提供心理支持,尤其在面對自然災害、地緣政治壓力等挑戰時,信仰是一種平衡與安慰的力量。她補充,信仰的效果不是空穴來風;許多針對迷信的研究都顯示,迷信行為能在某些情境下提升自信、減輕焦慮,這也說明了科技與信仰能共存於現代生活。

郭玫岑也勉勵青年,雖然最近台灣看似不太平安,但「若你心內有台灣,咱的前途有ǹg-bāng(盼望)」;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都能實現心中的「上上籤」,共同迎向充滿希望的未來。

台灣教授協會會長陳俐甫分析,人們對未來不安、又急迫想了解事物的未來發展時,會特別想要求籤,以便搶佔先機,做好準備。此外,求籤也有精神上的支持效果,因此國運籤通常會做出正面解釋,類似新年說吉祥話的儀式。而好的籤詩內容更可能讓我們心情愉快,積極努力地迎向新的一年。

《籤詩密碼:神明誠徵專屬解籤人》作者徐維芷指出,古代抽籤解籤是統治者的活動,希望掌握並維繫國家的命脈;後來才漸漸走入民間,成為考生和探險家的普遍活動。起初籤文長短不一,沒有統一格式,直到愈來愈多人求籤,才有文人雅士修飾成為現在我們讀到的籤詩。徐維芷說,古時只有地方性的「公籤」,沒有國家級的「國運籤」,後者可能只是譁眾取寵、穿鑿附會,我們應該獨立思考其中意涵。

《特搜!臺灣都市傳說》作者謝宜安解釋,戒嚴時代的國運籤涉及兩個問題,首先,「國家」運勢有「台獨」意涵;第二,解讀國家未來發展無疑是政治性發言,非常危險。因此,當台灣逐漸民主化,國運籤也浮上檯面。當地方性的「公籤」轉變為國家級的「國運籤」,原來分屬地方的「想像共同體」擴大至全國,這展現台灣國家認同凝聚的過程;同時,解析國運籤是言論自由深入常民生活的證明,各地宮廟都能發表政治意見,不再擔心牢獄之災。

陽明交通大學統計系教授林聖軒認為,許多因素都會影響到命理的準確度,例如研究發現「巴南效應」,意思是當籤詩「正面且含糊」時,人們特別容易「對號入座」,認為籤詩的敘述與自己的狀況吻合,「很準」。此外,還有「預言者效應」,籤詩可能讓求籤者相信自己的未來會往特定方向發展,也作出相應努力,因此不一定是命理切合現實,而是命理引導人改變決策,影響現實。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林偉聯表示,聖經說「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並不是政治和宗教無關的意思,其實基督教與國家社會發展緊密相關。林偉聯說,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一直有教會與社會委員會(Church in Society Committee),為當代社會的公義和平和永續發展盡心力,並支持遭受政治迫害者,讓他們得到慰藉。神學家之間也會討論時事議題,從中找出宗教歷史可借鏡運用之處。

與談結束後,主持人和青年們也針對「求籤文化與現代科學」、「命理的準確度」等提出問題,與談者也深入地一一分析與回答。

Y’s Day「週三青年日」系列活動會持續舉辦,1月29日週三青年日主題是「讓台流變成大海嘯——台灣影視音樂如何站上國際舞台」,邀請江雅綺(台灣海洋大學法政學院教授)、楊芳枝(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教授)、江易錚(台灣藝術大學音樂系教授)、魏玓(陽明交通大學傳科系教授)、豬頭皮(台灣音樂創作者)、郭玫岑(台灣智庫民調與輿情中心主任)一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