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各地濫殺濫觴事件頻繁。今年九月深圳日本兒童被殺事件至今記憶猶新,而此後類似事件又不斷發生。
2019年,日本在川崎市登戶發生了濫殺(路人)事件,這就成為熱門話題,而這個殺人者就被稱為「無敵之人」。即使犯罪也無所失的人其實是「無敵之人」,他們犯下兇惡的罪行是社會問題;而在當今中國,堪稱是「中國版的無敵之人」的犯罪者是越來越多。
一、清零政策的後遺症
一位在中國教書的日本教授就從他在中國這幾年的生活體驗,提出了一些外界比較難以看到的觀點。
他說:「自從政府實施所謂『清零政策』的下半年以來,籠罩整個中國的陰鬱氣氛就一直存在。由於看不到未來,很多人都想知道這種情況會持續多久?。
但是,大約兩年前,當中國出現大量新冠病毒的感染時,政府就放棄「清零政策」,當時,人們期望經濟最終會好轉,但實際上並沒有發生。當他們越是認為如果努力工作,整個國家就會進步時,他們就越灰心喪志。」
自2020年新冠疫情大流行第一年以來,學生找工作明顯變得更加困難。這使得個體經營者和農民工的處境變得更加困難。很容易想像這些人會因為經濟困難而訴諸暴力。
二、過度的監控就造就出「無敵之人」
他說:中國嚴格的監控體系確實提高了民眾主觀的『安全感』,捕抓犯罪分子的速度加快了,這或許能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
但問題是,監控系統對於那些已經做好準備而有所覺悟的人,例如所謂的「無敵之人」,到底有多大的威懾力呢?
在中國,有嚴格的監控系統,甚至在乘坐地鐵的時候,都需要檢查行李,但每個人都想知道這些監控系統對那些認真要計劃要去攻擊他人的人,會有多少程度的有效性呢?大家都會很懷疑。
此外,習近平政府加強的網路監控系統可能無助於遏止犯罪。事實上,這會增加越來越多脫離社會而孤立的人,例如「無敵之人」。
2000年代胡錦濤執政的期間,中國的GDP成長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但那段時間,民間的社會不安卻持續加劇,當時有一種聲音是:國家變強了,我們卻變得越來越窮。」
習近平政權上台以來,他想要改變這種狀況,因此在網路上稍微表達對中國社會的不滿,貼文也會被刪除,或者被叫到附近的派出所接受訓誡。
這種加強監控的做法在某種程度上也有成功的部分;但是在胡錦濤政府時期,人們可以在網路上發文並向周圍的人尋求幫助,但現在人們不能這樣做了。這麼一來,越來越多的人將被迫走入牆角,因為他們無法提出抱怨。
三、網路監控系統的加強也與《針對日本人所做的犯罪增加》有所關聯。
「在網路受到越來越多的監控後,由於以陰謀論的角度來批評日本學校的貼文並沒有被刪除,而批評自己國家政府的影片卻被刪除,因此,中國政府在實際上是開了綠燈讓中國人來批判日本。
於是,煽動反日情緒的影片開始在網路上頻繁流傳,針對日本人的犯罪行為也隨之增多,這就成為社會不安的發洩管道。
本來在中國,濫殺和濫傷的事件已經在增加,而對於生活在中國的日本人來說,僅僅因自己是日本人而遭到襲擊的可能性也跟著增加了,這就使日本人置於危險的風險變得更大。
因此,送孩子到日本學校就讀的家長們都極度緊張,越來越多的日本派駐中國人士就把家人留在日本而自己到中國工作。儘管被襲擊的可能性在實際上是很低,但沒有那一個父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陷入這樣的狀況。
四、威權體制下所產生的荒謬對策
目前尚不清楚習近平是否意識到中國社會目前的黑暗氣氛,但他針對這些事件要地方政府『採取措施』;在中國,地方絕對要看上面的臉色,因此,地方官僚為了絕對不使事件在自己的地方發生,就會採取過度的措施,確保當地方不會發生任何事件,而這就意味著對人民的監視將更加強化。
最近成為媒體熱門話題的一個例子是對「八失人員」的監視。這是中國政府所規定的犯罪者所具備的八個特徵,例如,經歷過人生的挫折、缺乏朋友等。據說每個地方政府都會列出符合這些標準的居民名單,而巡視人員會定期登門拜訪。
沒有朋友是個人的選擇,因此是應該不要去管他們的,但地方政府不想在事件發生時承擔責任,因此就不惜一切代價去加強監控。
但是,即使加強監控,也無法建立一個安全網來幫助弱勢群體,所以這並無法消除這些事件頻繁發生的根源。除非建立一個扶弱體系,否則「無敵之人」引發的事件就不會停止。
在零風險導向很強的中國,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的感染控制措施非常嚴格。當時有很多不合理的行動限制,但監控系統也因為新冠疫情大流行的緣故而被加強了。
對於那些被認定為潛在犯罪分子的人強制限制其外出是很容易的,就像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對疑似感染者所做的那樣,於是這就使得對「無敵之人」所做的措施變得非常嚴格,而這就是中國社會的現狀。
五、小結
民主國家也有很多的犯罪,但是各種對社會犯罪的研究與討論都可能有助於國家對犯罪的預防。但是,一個以暴力統治為基礎的政權在碰到問題時,很容易想到的就是以力量為基礎來解決社會問題。這樣的政權常常是死了幾百萬人也無所謂的態度,只是這種無助於問題解決的作法,只是突顯出共產黨政府的能耐有限吧!
作者:張正修/曾任考試委員、開南大學法律系系主任、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兼任副教授、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