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陰屍路》(The Walking Dead)裡有一段情節很驚悚,男主角尼根跑到瑞克家,揚言要把這裡當別墅。屋裡的斯賓塞卻諂媚地巴結尼根,希望尼根幫他幹掉瑞克,讓他升格成這裡的領導人。

斯賓塞原以為自己表現得這麼卑微誠懇,尼根就一定會同意合作,創造雙贏的局面。不料尼根打心底就看不起斯賓塞,甚至懶得跟這種遜咖囉嗦,直接就拿刀捅了斯賓賽的肚子。於是斯賓賽就在訝異下肚破腸流,成了那一集裡第一位領便當的角色。

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傅崐萁,不顧台灣人民抗議,堅持在花蓮連續地震後及立院會期中,率16位國民黨立委組團赴中跪舔,返台後還恬不知恥地召開「兩岸破冰成果豐碩」記者會,強調這是國民黨的一小步,卻是兩岸斷線8年後的一大步。

按照傳統中國的朝貢慣例就是「厚往薄來」,也就是番邦若上貢一千,天朝至少要賞賜二千。但傅崐萁大張旗鼓地去中國跪舔,原本大家都以為會收到中國的大紅包,結果卻只換到連中國人自己都不想要的方艙醫院組合屋,還不知道是不是疫情後回收的二手貨。

很多鄉民就疑惑,中國不是要統戰台灣,還說用買的比用打的更便宜也更快。那麼傅崐萁在台灣挨了這麼多咒罵,花了這麼大力氣,才搞出這麼一個規模浩大的國民黨跪舔團,為何熱臉卻貼了冷屁股?

2024年5月1日《聯合新聞網》記者屈彥辰台北即時報導〈王滬寧關注其名含義 傅崐萁:我是崑崙山上的小草〉:

「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日前率藍委團,訪問中國大陸,會見大陸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據了解,在傅崐萁、王滬寧雙方閉門會談階段,王滬寧數次不小心將傅崐萁稱為『傅萁崐先生』。傅崐萁不動聲色,便表示『我,傅崐萁銜台灣民意而來……』將王滬寧稱呼錯名輕輕帶過。

王滬寧先詢傅崐萁的祖籍為何,傅回應祖籍河南。王滬寧再問,傅崐萁知不知道名字含義為何?傅崐萁表示,『崐』為崑崙山的崑之古字,即為崑崙山之意;『萁』為小草,故他是『崑崙山上的小草』。……」

周杰倫為何不認識「雷鋒」?

戒嚴時代由於專制極權的國民黨,管制台灣的一切言論,讓台灣與中國變得徹底隔絕。所以台灣人對於中國人的常用術語,有時會比不懂中文的外國人還陌生。

2007年8月,台灣歌手周杰倫在中國談話性節目《魯豫有約》裡,看到雷鋒的照片時大叫「酷」,並反問主持人魯豫「他也會唱歌嗎?」

魯豫顯然沒有想到,在台灣長大的周杰倫,竟然會連「雷鋒」是誰也不知道。只好慌亂的回答:「會,在部隊肯定會,只是風格不同」來圓場。節目播出後,有些小粉紅就在網路上大罵周杰倫:

「從出道唱著那口齒不清的《雙截棍》開始,到現在紅透了半邊天,像是一個被寵壞了的孩子。他對歷史的瞭解太少了,如果向他問起『江姐、劉胡蘭、趙尚志、狼牙山五壯士』等革命先烈的時候,不知道他的嘴巴中又會吐出什麼?請他趕快回台灣去,把大陸的文化與歷史學明白了再過來。」

其實不只是周杰倫不認識誰是雷鋒、江姐、劉胡蘭、趙尚志、狼牙山五壯士……就算把其他更無恥舔中的黃安、方芳、蕭敬騰、歐陽娜娜、楊丞琳、阿信……全抓來考一下,應該也沒人過得了關。

因為台灣人在戒嚴時代,受的是國民黨奴化教育;至於共產黨那另外一套的奴化教育,當然是從未聽過。因此就連最舔中的台灣山寨版《人民日報》,在報導傅崐萁叩見王滬寧的新聞時,提到他當年改名舔中的動機,也寫錯成了「崑崙山上的小草」。

《聯合報》這樣的用詞很不精準,把傅崐萁形容的很卑微,什麼「崑崙山上的小草」,好像跟在台灣支持阿北的那些行動避孕器一樣,不管是玉山的小草,陽明山的小草、四獸山的小草……全都是隨時「可割可棄」。本魯在這裡要為傅崐萁正名,他說的是「崑崙山上一棵草」。

傅崐萁改名是迷信?還是舔中?

根據立法院榮譽顧問3Q陳柏維,他在電視節目上所說,傅崐萁本名叫做傅子文,後來去算命才改名傅崐萁。而且算命的還說,山要在左邊才能有得靠,所以選了古字「崐」。因此傅崐萁非常在意別人把崐寫成崑,寫錯了還會不斷要求更正。

3Q還說傅崐萁很迷信,自認有神通,還自己幫傅王府所在之地的土地公,升格成為城隍。因為是縣太爺居住之地,做什麼活動都要先看黃曆好日子,改名就是要讓自己大富大貴有靠山。

但3Q只說對了一半,傅崐萁改名也不只是為了迷信,更重要的目的是要向中國表態。流亡台灣的前輩作家林保華(以前本魯拜讀他在香港寫專欄時的筆名叫凌鋒),5月8日投書《自由時報》自由廣場的大作〈崐萁何時成為崑崙山的小草?〉,就像台灣讀者介紹了「崑崙山上一棵草」的由來。

「文革前我在中國看過一部電影《崑崙山上一棵草》,描述一位地質學校畢業的女生搭卡車遠赴崑崙山工作,因一路荒涼,且不適應高原氣候,她心理動搖而打退堂鼓。

到了山口一處休息站吃飯,裡面氣氛活躍,負責人惠嫂談起當年她來了後如何想回去,被老公教育一番而認識錯誤,終於在崑崙山定居的故事,感動了這位女生,終於下決心到目的地。他們都成了崑崙山上的草。

這是符合主旋律的電影,頌揚『小螺絲釘』在艱苦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作用,配合支援邊疆、到少數民族地區摻沙子的主題。」

傅崐萁為何馬屁拍到馬腿上?

言歸正傳,傅崐萁在叩見王滬寧時,特別提到自己改名「崑崙山上一棵草」的典故,大多數愛國小粉紅一聽,立刻全身G點都高潮,但為何王滬寧卻不為所動?

《崑崙山上一棵草》,是中國為了宣傳知識青年支援邊疆,以青藏公路為背景的主旋律電影,劇本是根據王宗元小說《惠嫂》改編。在文革期間,知名度雖然不及雷鋒,但是對於那十年裡被迫失學,離開都市而上山下鄉的幾億中國青年來說,還是能感同身受的。

傅崐萁在叩見王滬寧前,必然也是做足了功課,了解現在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裡,王滬寧與習近平、李強、趙樂際、蔡奇、丁薛祥與李希7位委員,都是文革世代。也就是說他們都經歷過上山下鄉,所以要用《崑崙山上一棵草》的典故來套交情。

但傅崐萁卻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今中共常委會裡的委員,雖然都是文革世代,簡單說就是失學青年。可是王滬寧比起挑擔「十里山路不換肩」的習近平,以及其他幾位同樣識字不多的常委,知識水準還是不在同一級別的。

1972年17歲的王滬寧,從上海市永強中學畢業。雖然當時中國還在文革期間,上山下鄉的政策也仍在執行。但由於中國取代台灣而混進聯合國,加上美國總統尼克森來訪,以及對抗蘇聯的需要,外交局面與1950年代已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當時在解放前栽培出來的外語人才已經凋零,文革又讓所有年輕人失學,以致青黃不接。中共上海市委因此決定在復旦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和上海外國語學院,創辦涉外人員外語培訓班。學生從上海市區各中學選拔,實行半耕半讀。

1977年上海師範大學法語班僅招生25人,王滬寧入選,赴江蘇省大豐縣五七幹校學習。隔年培訓班遷往上海市奉賢縣濱海地區的五七幹校。1978年王滬寧在文革結束後,參加全國研究生招生考試,被錄取為復旦大學國政系研究生。

王滬寧的經歷,雖然跟習近平一樣,也經歷過上山下鄉。但是為了外交的需要,中共對於王滬寧這樣重點栽培的外語人才,即使仍要上山下鄉,還是有特別禮遇的。

這就像台灣的預備軍官,跟國民黨從中國拉伕來台,退伍遙遙無期的老兵。雖然表面上都是同樣在當兵,但身分與待遇是完全不同的啊!

傅崐萁在叩見王滬寧時,想用「崑崙山上一棵草」的典故來套交情,但卻不知道王滬寧的學術背景,以為他也是文革世代,就是跟習近平一樣是「十里山路不換肩」的大老粗。結果馬屁拍到馬腿上,當然只能換來熱臉貼冷屁股吧?